衡南县向“后进党组织”选派108名“第一书记”

文章来源:  时间: 2015-05-26 07:59

近期,衡南县委组织部印发《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到村(社区)任职的通知》,决定从县直机关单位选派108位优秀党员干部到“后进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启用“一对一”模式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贫困落后村帮扶工作。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1、有的放矢,整合资源。通过乡镇填报、组织部会同农办现场核查、县委常委会议定,全县共确定108个软弱涣散村(社区)、贫困村。在对108个软弱涣散村(社区)、贫困村全部派驻工作组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派“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针对软弱涣散村(社区),选派综合能力强的党务工作者担任“第一书记”,一般由派驻工作队的党员队长担任,重点是指导村(社区)增强班子凝聚力,提高班子战斗力。针对贫困村,选派经济、农口部门“党员能人”担任“第一书记”,一般由扶贫工作队长担任,重要是指导村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2、细化任务,明确职责。“第一书记”任期为一年,驻点期间,要求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对联系点农户(居民)的走访面要达到100%。对于软弱涣散村(社区),帮助指导村里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一核心三组织五制度”治理模式,实现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转化。对于贫困村,帮助指导村里充分挖掘和发挥本村的潜在优势,配合村“两委”理清和确定发展思路,通过产业带动、资产经营、服务创收、资源开发等多种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种养基地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挥基地和合作社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拓宽增收渠道,逐步实现脱贫目标。

     3、严格管理,强化考核。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对“第一书记”的考核,不在其所在单位而是在派驻的村(社区)进行。由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农办共同制定考核办法,采取调查核实和群众测评的方式考核,主要考核其履行整顿帮扶工作职责的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年,从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帮扶工作队队员中评选出20名“群众满意的干部”,给予记功并在年度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对作风不实、履职不到位、当地群众反映不好的,进行诫勉谈话,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在“第一书记”的帮扶、带动下,108个软弱涣散村和贫困落后村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大有提高,新增耕地面积332亩,化解信访积案21件,渠道清淤145公里,修通村组公里53公里,发展集体经济65个,配齐健身器材335件等,受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衡南县委组织部 丁 平 杨 彪)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