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惧、冲锋在前
6月1日深夜至6月2日凌晨,龙源村因特大暴雨袭击,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在党和人民需要的紧要关头,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时刻,潘梅芳同志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冲锋在前。面对瓢泼大雨,潘梅芳和村“两委”一班人及时启动山洪防御预警,通知党员组长迅速组织各组村民紧急转移。随后,他不顾突如其来的滚滚洪流,第一时间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督促群众转移。在疏散过程中,雨越下越大,洪水漫过路面1米多高,但河对面还有70多户村民,潘梅芳放心不下。面对水流湍急、深不见底的桥面,潘梅芳来不及思索,带领几名村干部,手牵着手,冒着生命危险从桥上涉水过河,分头到村民家中,一户一户敲门检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潘梅芳和他带领的村干部、党员、组长共安全转移群众835人,其中集中安置537人,最大限度保障了村民的生命安全。
忠诚履职、一心为民
潘梅芳同志今年55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有23年。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级事务中,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从来不打折扣,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从不推诿拖拉,在推进工作上尽职尽责,在服务群众上尽心尽力。6月2日洪水消退后,龙源村因山体滑坡,道路冲毁,桥梁受损,电力、通讯中断,与外界暂时失去了联络。在缺乏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潘梅芳拖着疲惫的身子,组织带领党员群众50多人,冒着大雨,肩挑手扛,填坑、搬石、挖泥,一点一点打通通往外界的道路。在清理疏通刘家桥涵洞时,涵洞因树枝杂物阻挡,影响洪水下泄,桥梁不堪重负,随时有可能垮塌。面对此情此景,潘梅芳没有退缩,率先跳入1米多深的洪水中,用手将杂物一根一根清理干净,确保了洪水畅通下泄。在他的带领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1.3公里路面清障工作,清除土石方30多方,第一时间打通了徒步进入龙源的生命通道。6月2日中午,潘梅芳带头拿出自家未被水冲走的30斤大米,并组织其他村民把家中的大米、存菜都拿到铺上组安置点,为村民准备了简单的午饭。下午4时,第一批救灾物资到达后,潘梅芳迅速组织人员将面包、饮用水、衣服等生活急需物品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每一位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地方住。村民刘银秀家2层楼房被山洪冲垮,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和儿子一直联系不上,她的情绪十分低落。潘梅芳和村干部一道苦口婆心地安慰她,对她说:“只要人在,一切可以从头再来,哪怕再大的困难,党委政府一定会全力帮助我们”。在他的安抚下,受灾村民提振了信心,受到了鼓舞,安定了情绪,大家纷纷投入到救灾补损工作中。
吃苦耐劳、攻坚克难
6月1日以来,潘梅芳同志始终坚守在救灾一线,组织群众转移、打通救援通道、安置受灾群众、组织生产自救。6月2日,潘梅芳迅速召集村干部、党员组长、联防队员以及其他党员群众共40余人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龙源村“6·1”特大山洪抗灾救灾指挥所,下设灾情排查组、救灾抢险组、物资调配组、后勤服务组和善后协调组等5个工作小组。他要求各工作小组成员在抗灾抢险期间做到“三不”,即“弦不松、人不散、战不厌”,保证灾民不饿肚子、不冻身子、不受干渴。连日来,潘梅芳同志忘我投入救灾工作,白天要上下联络、协调指挥,晚上要挨家挨户排查灾情、安抚灾民,一旦发现危房有人居住马上劝离。每天休息时间不足4小时,整个人黑瘦了一大圈,但他没有发过一句牢骚,说过一句怨言。村民们都发自肺腑地说:“感谢我们的好书记!”。
潘梅芳同志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始终坚守抗洪抢险一线,忠诚履职、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谱写了一曲牢记宗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动人赞歌,赢得了灾区党员和群众的普遍赞誉。为大力宣传潘梅芳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万众一心、抗灾救灾的强大正能量,推动全市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日前,临湘市委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向潘梅芳同志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