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党员教育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
2015年5月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近三年(2012年至2014年),资兴市党员教育工作围绕“让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使农民群众切实得实惠”目标,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近三年党员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党员教育工作做到了全面覆盖。一是党员人均受教育培训数稳步上升。2012年至2014年,全市党组织支部分别为928、901和885个,全市党员总数分别为19282、19542和19803人,共教育培训25725、27212和30625人次,党员人均接受教育培训1.33、1.39和1.55次,呈稳步上升态势。二是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年至2014年,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分别为1075、1167和1324人次,农村党组织书记、社区党务工作者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人次逐年递增。三是教育培训类别形式进一步丰富。各类教育培训人数逐年递增,2012年至2014年,开展新党员培训431、444和385人次,开展流动党员培训1119、1187和1287人次。教育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2012年至2014年针对党员创业就业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相关技能培训4189、4559和6161人次,受到了广大党员的好评。四是党员教育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2012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干新三年,冲刺百强县”、“资兴市创建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卫生城市”等内容为主题组织开展宣讲活动,积极开展“郴邑讲坛走进社区”活动,深入机关、乡镇、企业、学校、社区进行宣讲。理论教育工作走向了大众、走向了媒体、走进了社会;2013年,按照坚持“贴近干部需要、贴近中心工作”的原则,突出培训工作向干部个性化需求转变,向中心工作发展需要转变,围绕“大干新三年,冲刺百强县”、建设最美最靓中国水城、“创建东江湖AAAAA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级园区”等课题等开展党员教育工作;2014年,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和重要战略部署来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员教育工作的总抓手,在全市多次开展集中培训,全市广大党员心灵得到了洗涤,思想受到了教育。近几年,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已成为党员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
(二)党员教育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为推动全市党员教育工作跟上时代步伐,为全市党员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平台,我市党员教育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着力夯实党员教育平台平台建设,先后开通设立了党员教育电视栏目(频道)1个、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党员教育手机报)1个、党员教育网站1个,做到有专人负责、能适时更新,基本能满足党员教育工作的软硬件平台需求。
(三)示范基地和师资进一步完善。我市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党员师资建设力度。2012年至2014年全市共建有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55、66和72个。从2012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人,依托市职教中心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先后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74期,培训人数3.5万余人,带动了3万多个家庭增收致,有力的加强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能力,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市职教中心也成为模较大、效果突出的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著了党员教育培训电视教材和纸质教材;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分别有专兼职教师157人、157人和182人。
(四)党员教育工作经费基本保障。2012年至2014年,市财政每年预算18万元作为全市党员教育工作经费,另从党费和其它渠道筹措部分经费,每年党员教育工作经费在20元以上,基本能保障党员教育工作正常开支。
二、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员教育工作运行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不在一个层面上。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受到漠视、忽视、轻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监督职能缺乏。教育管理考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职能落实不佳,缺少应有的抓手。三是“政出多头”、未有效整合。目前,履行党员教育工作职能的部门有纪委、组织、宣传、政法、文化等部门,各部门在党员教育工作上都有各自规程,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又各有侧重,存在部分职能和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各部门的工作未有效整合,高效的党员教育工作运行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二)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个别负责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重视不够。个别负责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员教育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个别党务干部对党员教育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个别基层党组织书记存在重业务轻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工作的思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任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对党员教育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工作认识不正确。不能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认为抓本职工作和具体业务硬任务才是重点,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教育培训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对教育培训采取“混”的态度。三是部分农村党员不能正确对待党员教育工作。目前,部分农村党员外出务工,本地务工经商和的较少,普遍存在重经济建设轻党员教育管理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打实的工作指标。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对党员教育工作存在敷衍应付情绪,对党员教育工作热情不高;一些农村党员对教育培训抱无所谓的态度,加上务工经商时间有限,少参加甚至不参加党员教育培训。
(三)党员教育工作欠缺系统性,内容方式比较单一。一些党支部的党员教育工作没有计划,满足于完成交待的基本任务,未能真正结合单位情况和工作实际,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教育活动,工作欠缺系统性。一些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呆板乏味,活动多数是学习文件,读读报纸,一人念、大家听,一人写、大家抄,形式单一、枯燥,仅满足于超前性不强的简单政治说教,政治学习替代党内政治生活。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一些针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工作缺乏实用性。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普遍存在与实际生产生活结合不够,缺乏实用性,对农村党员的需求知之不深,不能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分类施教,仅仅只是为培训而培训,没有将教育学习的具体内容落到工作的实处,所教所学内容转化为指导和促进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还不够。
(四)党员教育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投入还不足。相对于其它工作,党员教育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等仍缺乏有效的基础保障。随着基层党组织建设步伐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深入,党员活动场所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近几年来,党员教育工作师资、设备等跟不上党员教育工作的发展步伐,使得一些基层党组织原有的活动场地、配套设施、活动经费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活动需要。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加强党员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将“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要有效整合党员教育资源和平台,必须建立组织、纪检、宣传、政法、文化等部门相互配合支持,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具体内容的现代党员干部模式,建立健全加强党员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各部门就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将党员教育工作融入到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将党员教育工作“润物无声”。组织部门要逐步逐步建立完善市、乡镇(街道)、村(居)干部联系制度,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抓点示范,以点带面,以点促面。要坚持机关党员教育和农村党员教育并重,重点突出农村党员教育,实施“素质工程”,建设“政治素质强、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三强型”队伍。纪检部门要将党风廉政建设拓展延伸到村组一级,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二)要提高对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思想认识。党员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各级党组织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党在机关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学习型的政党,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对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不仅是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也是增强党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的需要,还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要高度重视党教工作,全体党员同志对要正确认识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党员教育培训要高标准、严要求,负责党务工作的同志对党员教育工作要保持强烈的工作热情,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当成硬任务摆上应有的位置。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推进党员教育工作。
1.以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宣传作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和教育培训功能,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思路,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逐步使远程教育站点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与文化娱乐中心。
2.完善城乡一体化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服务功能。建立组织部门、远教成员单位与基层单位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完善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对远程教育站点进行拓展升级,大力开展“远教入社区”和“远教入户”工作,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向非公企业、两新组织、学校延伸的工作模式,不断优化基层网络环境,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学习载体。
3.不断拓展远程教育新功能,切实提高党员远程教育学用率。结合产业发展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工作,加大示范典型的培育和推广力度。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全面搞好站点教学辅导和学用指导工作,切实推进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
4.坚持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和手段。党在长期的党员教育工作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做法,应继承和发扬,并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同时,又要根据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及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增强思想性、民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开展各种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对党员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目标管理机制和量化教育与管理内容,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约束力和党员的自律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理论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使内容更贴近党员的思想实际,使党员教育真正起到武装思想和解疑释惑的作用。
5.切实抓好流动党员教育工作。流动党员流动性大、状态参差不齐,教育难度更大。基层党组织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日程,抓紧形成配套的教育与管理体系,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外出务工经商党员,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和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把流动党员与农村支部、流入地党支部紧密联系起来,使流入的党员保持教育不断。流出地支部要主动与流出党员中联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流入地党支部要建立流入党员管理反馈机制,把党员参与当地组织活动的情况及表现情况,定期向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进行反馈,把反馈意见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和年度考核的内容强化监督考核,既要保护好党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们关心村里的发展,积极参加村政建设,努力消除党员管理的“空白点”。
(四)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党员教育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投入。积极争取有关政策,适当增加党员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保障党员教育工作经费。继续加大新建和改造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加大添置和更新办公设施和电教设备力度,为农村党员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加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建设,通过增添设备、聘请教员等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为党员更新知识结构、理论实践和创新活动形式提供场地支持。进一步拓展活动平台。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学科技、学政策等活动,搞好技术培训,解决农村党员“双带”能力弱的问题,以点带面,提高农村党员自己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整合资源,抓好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制作一批针对性强的乡土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发、制作、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远程教育推动基层党员创业创新的需求,制作一批反映“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和适合本地实际需求的乡土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