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五个环节 创新基层党建
中共安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祁辉
2015年8月28日
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来,安化县从偏远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创新思路,围绕村级建设,抓好五个环节,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着眼村级运转,抓好“村民议事”环节。村级运转是农村基层党建的关键内容。我们统筹规范全县村级运转流程,首先由村党支部提出重大村务议题,然后交村民议事会进行集体议决,之后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最后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特别是我们着重抓好“村民议事”这个环节,强化了村级民主管理。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议事会,议事会成员按每个村民小组至少确定1名推选产生,原则上不少于15人,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召集人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凡涉及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公益事业以及村民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均由村民议事会讨论决定。会议原则上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公开计票、结果当场公布,议题获得与会人员过半数以上同意才算通过。这样,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都落到实处,有效预防了少数村干部“说了算”,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干部的100多个遗留问题,化解了200多件复杂矛盾,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平稳发展。
二是着眼服务群众,抓好“民情走访”环节。服务群众是农村基层党建的核心内容。我们统筹建立了驻村服务群众的民情直达工作室,工作室由科级干部牵头,不少于3名队员,县直单位、乡镇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共同参加,其中1人兼任联系点村支部第一书记。每月26日至28日为驻室工作日,工作队员登记《民情手册》,乡村两级登记《民情台账》,将民情问题分类整理进行答复。做到“一村一室、一月一访、一事一结”。特别是我们着重抓好“民情走访”这个环节,坚持了联系群众。工作队员采取打电话、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与村组干部、产业户、特困户和信访户,面对面交流,收集记载群众对民生项目、社会治安、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年内实现干部走访的户主知晓率100%。帮助群众办了3000多件实事,解决具体问题3万多个。针对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十个一律问责”等规定,问责处理70多人,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这样,真正做到了群众身边有干部,干部心中有群众。
三是着眼社会治理,抓好“网格管理”环节。社会治理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点内容。我们统筹社会治理方式,打造网格化管理新机制。突出地缘相近、居住相邻、人文相亲等特征,科学设定村组(社区)管理网格,在每个传统村落、社区楼栋、集聚庭院明确网格长和信息员,实行定期走访,形成以村级党组织带动片区党小组的农村基层组织网络。特别是我们按照“县统筹、乡负责、村为主”的原则,着重抓好网格内管理,将治安防范、生育关怀、纠纷调解、法制宣传、扶贫助学、清洁工程、安全生产等公共职能有效整合,将代办和服务送到村民(居民)家门口,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并及时上报。每年接待办事群众6万多人次,现场解决或代办事务4万余件,基本形成“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新型机制,畅通了干群联系渠道,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四是着眼党员发展,抓好“群众推优”环节。发展党员是农村基层党建的基础内容。我们统筹党员发展工作,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审查,拓宽考察面,组织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了解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对历史问题、政治态度、执行情况、社会关系做到“四个审清”,以张贴公示榜、设立公示意见箱和公示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着重抓好“群众推优”这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由党支部书记主持召开群众推优大会,参加人员包括支部全体党员、群众代表,会上对推优对象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当场宣布得票结果。最后由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确定发展对象,将名单进行公示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去年以来,通过群众推优发展党员520多名,真正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增强了党员队伍的活力。
五是着眼党员教育,抓好“集中宣讲”环节。党员教育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难点内容。我们统筹党员教育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在组织生活中受到教育。定期组织党员汇报思想、工作等情况,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工作,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活动,组织党员学习政策法规、党纪条规以及廉政常识等。特别是创新开展了“党建集中宣讲月”活动,组建县乡村三级宣讲团,进村入户开展集中宣讲。内容主要包括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员义务及作用发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宣讲过程包括重温誓词、动员讲话、讲授党课、征集意见、民主测评和点评小结。组织宣讲团入村宣讲1000余次,培训党员1500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2600余条。集中宣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增强了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觉悟明显提升,作风明显改变,投身乡村建设发展的热情明显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