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南县以注重群众需要、灵活服务方式、强化管理考核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同3317名党员干部进入58个社区,成效明显,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
1、把个人专长与群众所需相结合。根据社区工作实际和居民群众的各类需求,设立政策宣讲、环境整治、治安防范、便民服务、心理辅导、纠纷调解、帮困助残、法律援助等服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引导在职党员根据工作单位性质、个人专业特长认领岗位。如党员医生为社区居民义诊,党员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党员律师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法律援助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我县共累计4.5万人次党员为社区居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10.35万个。
2、把协会组织与集中服务相结合。一方面,要求在职党员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自行安排时间,发挥个人特长进社区为居民服务。建立服务联系卡,社区居民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根据需要与进驻社区的任意在职党员联系,以求获得帮助和服务。另一方面,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和特长,组建特色服务团队,组团开展集中服务活动。目前,我县共组建科普、法律、医疗、摄影、文艺演出、广场舞指导等在职党员特色服务团队67个,各特色服务团队定期组织集中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咨询3.2万次,开展政策宣传、街道清扫、文艺演出、露天电影、“夕阳红”摄影等各类活动246场次。同时,对底子薄的社区,由在职党员所在单位作坚强后盾,增强服务力量。为社区建设提供规划、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帮助,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完善基层治理体制、维护社区安定稳定等方面全面帮扶。近年来,县直机关各单位为社区提供各类资金支持673.8万元。
3、把积分管理与考核评议相结合。制定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管理考核办法,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实行积分制管理,将无形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变为有形的积分值,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同时,社区党支部每年底组织党员和居民群众代表对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满意度进行民主评议,并将年度服务群众情况和评议结果反馈给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各单位把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的日常表现和群众满意度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社区发挥作用大的在职党员进行公开表彰。据县委组织部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均率每年都在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