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创新机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中共嘉禾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嘉禾县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以“基层党建提质年”为主题,以开展党建工作“四联四包”为抓手,坚持发展与服务并重,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有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创新引领,一套机制统筹全局
推行党建工作“四联四包”机制。创造性地推行以党建为引领的县级领导“联乡包村、联企包项、联户包案、联点包优”四联四包机制。安排每名县领导“联”“包”一个乡镇、一个村、1-2个重点项目、1-2重点企业、1-2个信访案件,3户以上困难户、1-2个灾害隐患点、1-2个创优创合格支部。县委组织部对县级领导党建工作“四联四包”情况实行每月一调度一督查,促使县级领导以“联”基层和群众为途径,以“包”问题解决和实事办理为责任,深入一线抓基层党建,打开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一是实行新的推进举措。“四联四包”囊括了党务政务、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民生建设、创先争优等重点工作的关键节点,县级领导带头包干落实,充分发挥示范带头的关键作用。联包工作实行“五个一”的推进机制,即一个县委常委会的组成人员牵头,带领一个团队(2到3名县级领导),率领一支县委工作队(4到6名县直单位干部),完成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联系一个乡镇及其重点村(党建示范村、软弱涣散村、省市扶贫村等)。二是建立新的责任机制。结合嘉禾实际,把“四联四包”重点内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基层党建十大重点工作,以责任状的形式,由县委书记与乡镇党委书记共同签订,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各乡镇制定配套工作方案,分解落实本乡镇“四联四包”工作任务。县直机关单位制定落实措施,派驻工作队员。通过领导带头、部门协作、党员群众参与,串起了一条明晰的责任链,构建了“县委常委会统筹抓、各级党委为主抓、各个支部具体抓”的三级联动格局。三是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四联四包”改变原来上评下的考评方式,采取面对面评、下对上评、外对内评的工作评价体系。面对面评即变市对县评为县对县评,由县委对县级领导联包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下对上评即由镇村、县直单位对联系县领导进行评估,实现“村官评县官”;外对内评即由服务对象、企业主和群众代表,对联系县领导进行民主测评。通过创新工作评价体系,倒逼县级领导主动作为。
(二)发展先行,两大保障强基固本
1.基层保障提标。以制度模式保障村级运转经费,以精品思维打造党建示范村镇。一是严格落实“双八标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和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文件,县财政拨付村主干工资每月1000元(乡镇补助除外)。县财政预算村运转经费2301.32万元,村均10万元。二是认真执行“301510标准”。金田、鳌峰2个市级示范社区每个安排30万元,6个县城社区运转经费县财政按每个15万元列入预算,乡镇社区按每个10万元列入预算。据实安排社区惠民资金,项目经费按照每个5-10万元的标准,年初县财政预算150万元,社区申报的惠民项目按要求完工,验收合格即拨付到位。三是重点打造“3+5”党建示范村镇。以党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采取公开竞选、一定三年的新模式,对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示范村的生成机制进行改革创新。经过演说大会初选、县委常委会审定,3个乡镇被确定为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5个村(社区)被确定为城乡一体化示范村。县财政设立示范建设专项引导资金,每个示范乡镇每年预算1000万元,每个示范村每年预算200万元,引导资金以党建为龙头,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集体经济提速。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解决“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一方面是精准扶贫,推动集体经济“清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实施途径及保障措施,达标村由县财政奖励1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土地流转,推广石角塘土地流转的成功模式,以地生财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派出33个省市贫困村帮扶工作队,下派“第一书记”脱产驻村指导,依托种养产业实现个人增收和集体受益。另一方面是从严监督,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三资”管理,建立“三资”台账,包括村集体资源台账,资产台账,资金台账,做到相关账目清楚,实现村级资产归集。严格落实村账乡代管、村务财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提升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和形象。村级财务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县委组织部进行定期督查。
(三)服务为本,三项工程从严治党
1.支部建设规范化。坚持高标准选人、高要求整顿、着力打造规范化党支部。一是高标准选拔带头人。在推进支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坚持 “三有三带”标准,引导村民选举优秀党员担任村干部。全县242个行政村,新进班子的“三有三带”型干部达218人, 1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委班子,村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二是高规格组织集中培训。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等6位县处级领导和10位涉农部门“一把手”亲自授课。筛选了6位优秀党支部书记作典型发言,分13个组开展会议讨论。组织村支部书记到党建示范阵地进行观摩学习,推荐28名支部书记参加全市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提升基层干部能力。三是高要求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专项整治、定点帮扶。每村安排1名县领导挂点,1名工作队员联系,1位“第一书记”帮扶,抓好了全县2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支部专项整治,提升了农村支部凝聚群众、号召群众的能力。四是全范围分类设置党小组。以党小组为载体,实现党支部精细化管理。以便于就近开展活动为原则,根据工作性质、居住范围等情况编入党小组。流动党员纳入流动党委的党小组,实现全覆盖。全县651个支部共划分2531个党小组,党员参加党小组活动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参考。
2.阵地建设标准化。以改善服务设施,发挥党建阵地作用为重点,推进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一是建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重点建好“一室一厅一院一栏”。一室即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包括桌椅配备,远程教育设施配备,标牌标语配备齐全;一厅即公共服务大厅,包括为民办事窗口及办事项目;一院即社区幸福院;一栏即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包括公开内容、项目。增加商务功能,合理布置小超市、小饭店、金融通讯小服务站。全县已建成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站点)200个、村级活动场所187个,集中对30个党建示范村的活动场所进行了提质改造。二是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度。针对村干部“走读”状况,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工作制度,着力解决了农村有处办事、有钱办事、特别是有人办事的问题。干部坐班服务群众以来,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党内生活有效开展,群众满意度高。三是建好乡镇“五小”设施。采取乡镇自筹、部门支持、县财政奖励的方式,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全面完成了13个乡镇“五小设施”清零提质, 实现了乡镇“五小”设施全覆盖,切实改善了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
3.党员队伍管理严格化。坚持“严”制当头,严把党员入口、流动、出口三个关口,实行村组干部“目标”管理、无职党员“设岗”管理、流动党员“双向”管理、老弱党员“关怀”管理模式。一是推行“三查两考一规范”,严格发展党员。严查民意基础、严查党内民主、严查守法情况,实行入党统一考试、专项考察,规范入党信息档案管理。每年6月,组织全县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基本知识》闭卷考试,60分以下者不得发展。县委组织部对考试合格的进行直接考察,拟发展对象上部务会审议。确保了入党对象优中选优,有效防止了突击入党、家族式发展党员等不良倾向。二是建立流动党组织,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在全省率先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和83个党小组,负责1219名嘉禾籍党员日常管理。发放《流动党员管理卡》,做到了日常工作有登记、有联系,确保对流动党员知去向、知现状、知思想。近三年,引导流动党员返乡投资项目139个,安排就业8000余人。三是探索“党代表提议+民主评议”模式,严格教育处置不合格党员。明确规定不合格党员的十种情形,党代表按“三看三查”的方式收集民意,制作《嘉禾县不合格党员处置提议表》交党支部初审,党员大会对拟提议不合格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教育处置。近年来,全县教育处置不合格党员168人,有效净化了党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