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三个拓展”探索远教综合服务新模式

文章来源: 县委组织部  时间: 2016-01-12 16:46

 

 

    近年来,安化县依托村级远教终端站点技术优势,积极“拓展教学模式、拓展服务项目、拓展站点功能”,在探索远教综合服务新模式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拓展教学模式,打造教育培训中心。改变原来单一的收看视频的教学模式,从立体式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着手,组织部牵头、部门配合、镇村实施,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抓好远程教育、手机信息、文化共享3个平台建设,构建起以远教培训为主,手机信息咨询、看红色影片、收听广播、书屋查询阅读、产业实训基地观摩等为补充的“1+X”教育模式。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紧扣党建中心工作精心编辑、拍摄、制作了《星火》、《家住村委会》等专题片,以及《洪有田戒酒》、《光阴的故事》等党建类微电影,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宣传,其中《光阴的故事》手机、网络点击量已经超过27000多次。同时,在辅助教学网站《安化组织工作网》和辅助教学刊物《安化党建》杂志等宣传媒体开设了“党员教育工作专栏”和“三严三实教育专栏”,积极宣传远教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安化县电视台开通了“电视问政”和“整改进行时”专栏,其中电视问政录制并播出了3期,整改进行时已播出26期,并对11部群众路线教育必看影片进行了展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

    拓展服务项目,打造便民服务中心。一是成为商务信息的“集散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商务信息”栏目和互联网络,广泛搜集整理各类市场行情、致富项目等信息,通过终端站点发布,指导农民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产业结构,把握致富机遇、找到致富门路;同时,依托远程教育商务应用平台,指导农民通过远教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马路镇云台山村云上茶业和江南镇思道茶业利用远教站点发布了相关的商务信息,实现了增收致富,初步体验了电子商务的“甜头”。二是成为为民服务的“新窗口”。依托终端站点,把各有关部门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网点、基础设施等整合到一起,实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目前,全县多数站点已实现与政策咨询室、法规宣传室、农技服务室、医疗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的整合和对接,有力拓展了服务项目。东坪镇资江社区把终端站点搬到临街门面,建成便民服务大厅,把人口信息、社会综治信息、医保投保情况录入电脑,实现村级电子化办公。羊角塘镇在远教站点建立“亲情视频聊天室”,为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家长沟通免费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发挥站点经常开放、人群集中的优势,依托终端站点设立群众接待室,并设置征求意见箱,定期搜集整理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形成知民情、解民忧的工作机制,密切干群关系。在村委会换届期间,各乡镇利用终端站点设立换届意见箱、开通换届咨询热线电话,并召开选民座谈会,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各类动态,疏导不良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拓展站点功能,打造文体活动中心。一是依托终端站点建立“乡村影院”。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丰富的影视资源和终端站点配备的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定期为农民群众免费播放喜闻乐见的戏曲、电影、电视剧等文娱节目;同时,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精心挑选播放主旋律影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去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展播了群众路线必看的11部影片,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二是依托终端站点设立“农民图书室”。结合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指导各村在原有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整合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网上图书馆”栏目和互联网资源,办起“农民图书馆”,内容涉及农村党建、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文学艺术等众多内容,并为站点配备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设备,建立“实体”图书借阅制度、“虚拟”电子图书在线阅读制度,同时根据农民群众需要,提供“虚拟”电子图书和相关资料下载、打印服务,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截至目前,全县“农民图书馆”已接待群众上万人次,“去站点学文化”已成为农村的新时尚。三是依托终端站点打造“健身俱乐部”。把站点建设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指导有条件的村投资购买健身器械和运动器材、兴建棋牌室和乒乓球室等;利用远程教育播放广场舞,组织广场舞比赛,把农民群众由室内引向室外、由牌桌引向球桌、广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办健康知识讲座,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医疗卫生常识、常见疾病预防、意外伤害与急救、优生优育知识等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崇尚科学和健康、破除迷信和陋习的良好风气。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