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坪镇党委紧紧围绕“争当排头兵,建设新大坪”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三”举措,学用结合、全力践行、提升素质,在全镇上下掀起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热潮,激发和增强了全镇党员争先创优意识,在全镇经济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一、注重三重保障,营造学习氛围。一是加强组织保障。镇党委高度重视,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关于在全镇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员领导干部及组织人事专干为成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综合组、宣传组、督导组三个工作组,负责全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指导和督促推动;各党支部相应制定了“两学一做”实施方案,成立了学习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了专人负责,构建了全方位的镇村两级组织网络。二是打造载体保障。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微信、QQ、电子显示屏等各类媒体,全方位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制作宣传专栏23期、编写黑板报3期、粘贴悬挂宣传标语500余条、广播宣传20余次、“大坪之家”微信平台推出“每日一课”20期。通过大范围、深层次的宣传教育,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家喻户晓,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坚持督查保障。为确保学习效果,镇学习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和各个督导组,定期对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
二、实施三大活动,增强表率意识。一是送党课下基层活动。因地制宜下发了《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的通知》,全体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轮流到农村党支部上党课;成立了讲师团,聘请县委党校副校长黄成林等4名同志为讲师团成员,深入各支部上党课。针对党员干部年龄、居住地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对年龄偏大且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由党支部派人负责上门指导学习,对下祝村党支部祝勤亮、堆上党支部卢志求、杨红灯、卢件生等实行送党课上门;对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将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及要求通过微信、QQ、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到位,堆上、官路等村建立了党员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发布通知信息,并集中组织学习。通过分类指导学习,基本实现了学习教育常态化、正常化。二是积极开展“戴党徽、抄党章、感党恩”活动。动员入党积极分子抄党章学党章,并开展抄党章评比活动,有效提升了学习党章的效果。目前,共收到手抄党章492份,其中官路村流动党员黄海珍、黄喜平将手抄党章及心得体会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回到党支部、堆上村84岁老党员范名春用时10天完成了党章抄写。开展“学党章党规”学习测试活动,巩固学习效果,目前,全镇共有326人参加测试,80分以上的占88.52%。开展“两学一做”知识抢答赛,共组建7个农村党支部代表队、3个企事业单位代表队,计划七月上旬进行比赛,设立农村党支部奖2个、企事业单位奖1个。开展“升国旗感党恩,戴党徽跟党走”活动,镇村两级举行升国旗仪式16次,参加升旗仪式的党员及群众累计1000余人次。三是感恩心态教育活动。号召各党支部结合实际开展党员活动,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大坪村、堆上村、官路村分别组织党员戴党徽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堆上村每个月逢八组织党员开展政策法规流动宣传活动,隆兴村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村支两委成员轮到便民服务点值班,下祝村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共60多人到韶山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其他各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竞相组织党员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受到了群众好评。
三、强化三大建设,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逐步改善2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心,切实做到活动中心有远教设施、电教设施、党员活动室、党代表工作站、党建工作站、便民服务点、心理咨询室等。目前已提质改造组织活动中心6个,大坪、堆上、隆兴等6个村设有便民服务点,大坪、堆上、隆兴等5个村有电教中心,大坪、堆上、隆兴等村已建好国旗台。二是强化队伍建设。镇村两级分别建立了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优秀文化人才信息库,抓好党员发展和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坚持选拔培养讲政治、有信念、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人士充实到村主干队伍。全镇村支部书记、主任中,有农村致富能手26名、外出返乡人员8名、复转军人6名。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调整党支部书记2人,班子成员9人,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选派5名第一书记和33名乡镇干部进驻各村帮助转化提升、促进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十佳村民小组长”、“十佳爱岗敬业标兵”、“十佳敬老爱幼道德模范”、“十佳美丽家庭”、“十佳致富能手”、“十佳乡土文化传人”等系列创建评选活动,树立群众“崇理尚德”的新风气。三是强化集体经济建设。制定出台了《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投资办厂办场的实施意见》,要求每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必须发展种养等规模实体经济1个以上,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20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100%成功办厂办场,本村群众办厂办场经营性收入占村民收入的50%以上,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目前,全镇有18名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兴办了经济实体,激发了全镇人民的创业热情。在广大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有56名党员经商办企业,不少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之路。
四、搭建三大平台,发挥党员作用。一是搭建管理平台。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投资20万元在全县先行先试创建“掌上党支部”,在“智慧大坪”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开辟党建工作模块,在各支部下设网格化管理党小组,每一个网格为一个党小组,每一名党员联系10户以上群众,帮助群众办事解难,实现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全镇35个支部成立了99个党小组,形成了“3+N”(党支部、村委会、综治维稳站+N个党小组)党建工作模式,推进了党员服务管理信息化。二是优化服务平台。率先搭建公众微信服务平台,注册了公众微信号“大坪之家”,聘请网络公司进行平台网页制作,涵盖政府工作、综合治理、计划生育、规范建房、民政优抚、养老合医、环境卫生等10大块内容,全面实行网上办公,所有涉及面向群众办理的计划生育、农村养老保险、医保、民政、建房等事项都可以通过手机在网上进行办理,真正实行无纸化办公。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对流出党员进行政策宣传、学习沟通和管理。在全县率先推行电子政务办事专用公章,群众再不用为办事盖章来回跑,减少了群众办事成本,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制发了《便民服务手册》,打造了全市一流的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在镇门卫室设立办事导向员,给每一位为群众代办事务的村主干按远近分次发放10-30元的燃油补助,鼓励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好事,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开展党组织服务项目、党员服务群众活动,官路村党支部联系服务供港蔬菜基地,谭屋党支部联系服务汉民牧业,堆上党支部联系服务新型环保建材,大坪村党支部联系服务城镇综合开发项目,联村、溪头、李屋、平湾、隆兴党支部联系服务猕猴桃基地等。三是完善考核平台。探索实行年终绩效考核与按季工作进程考核并举的双考核制,通过“智慧大坪”平台对干部职工绩效工作进程进行量化考核,实行周考核、月汇总、季兑现,年终与评优评先挂钩。坚持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开展班子和个人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谋划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