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大坪镇多举措扎实推进“两学一做”
汝城县大坪镇筑牢三重保障、实施三大活动、强化三大建设、搭建三大平台,学用结合、全力践行、提升素质,掀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热潮。
筑牢三重保障,营造学习氛围。一是筑牢组织保障。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组,明确专人负责,构建镇村两级组织网络。二是筑牢载体保障。利用广播、黑板报、微信、QQ、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宣传专栏、黑板报、宣传标语、广播、“大坪之家”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共推出“每日一课”20余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筑牢工作保障。组建学习教育督导组,定期对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实施三大活动,增强表率意识。一是开展送党课下基层活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支部上党课制度,聘请县委党校4名同志成立讲师团,深入各支部上党课。针对党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基本实现学习教育常态化、正常化。对年龄偏大且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由党支部派人负责上门指导学习;对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将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及要求通过微信、QQ、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到位。二是开展“戴党徽、感党恩”活动。积极开展“学党章党规”学习测试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有326人参加测试。定期开展“升国旗感党恩、戴党徽跟党走”活动,镇村两级累计举行升国旗仪式16次,参加升旗仪式的党员及群众达1000人次。下祝村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共60多人到韶山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三是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各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竞相组织党员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大坪村、堆上村、官路村分别组织党员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堆上村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政策法规流动宣传活动,隆兴村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村支两委成员轮流到便民服务点值班。
强化三大建设,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步改善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心,目前已提质改造组织活动中心6个,6个村支部设有便民服务点,5个村支部有电教中心,3个村支部已建好国旗台。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镇村两级人才信息库,坚持培养和选拔讲政治、有信念、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人士充实到村主干队伍。据统计,全镇村主干队伍中,有农村致富能手26名、外出返乡人员8名、复转军人6名。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调整党支部书记2人、班子成员9人,选派5名第一书记和33名乡镇干部进驻各村,帮助转化提升。开展村民小组长、爱岗敬业标兵、敬老爱幼道德模范、美丽家庭、致富能手等五个“十佳”创建评选活动,在全镇树立群众“崇理尚德”的新风气。三是强化集体经济建设。制定出台《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投资办厂办场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20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100%成功办厂办场,目前,全镇有18名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兴办了经济实体;深入开展“双带”活动,有56名党员经商办企业,不少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之路。
搭建三大平台,发挥党员作用。一是搭建管理平台。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投资20万元在全县率先创建“掌上党支部”,在“智慧大坪”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开辟党建工作模块,在各支部下设网格化管理党小组,每一个网格为一个党小组,每一名党员联系10户以上群众,帮助群众办事解难,实现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目前,35个党支部99个党小组形成了“3+N”(党支部、村委会、综治维稳站+N个党小组)党建工作模式,推进了党员服务管理信息化。二是优化服务平台。率先搭建公众微信服务平台,注册公众微信号“大坪之家”,将社会管理、规范建房、养老合医、环境卫生等10项工作纳入其中,实行网上办公。率先推行电子政务办事专用公章,减轻群众办事成本,制发《便民服务手册》,打造全市一流的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实施为民办事代理燃油补助,鼓励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好事,群众好评如潮。开展党组织服务项目、党员服务群众活动,20个农村党支部准确对接县镇重点项目。三是完善考核平台。探索年终绩效考核与按季工作进程考核并举的双考核制,依托“智慧大坪”平台对干部职工绩效工作进程进行量化考核,实行周考核、月汇总、季兑现,年终与评优评先挂钩。坚持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开展班子和个人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有效地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共汝城县委组织部 连广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