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破浪行--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文章来源: 张家界日报  时间: 2016-09-02 06:58
(廖声田 宁奎 袁宏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起步到落实、再到攻坚,短短3年间,张家界全面深化改革脚步铿锵,奋勇前行。
  “区处整合”、“三院合一”、公交改革、阳光院建设、殡葬改革、西线重组……除了规定改革动作,张家界一系列自选改革事项攻坚克难,激发活力,让百姓尝到了甜头。
  “改革只要有需要,无论多大阻力都要迎难而上。”市委书记杨光荣表示,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改革赢得新优势、推动大发展。
  蓄足旅游“动能”
  改革需要勇气。以旅游立市的张家界,在旅游上“动刀”,多是“啃硬骨头”之举。
  由于历史原因,武陵源核心景区存在两个性质相似的管理主体,为改变因区处分割导致的双重管理体制矛盾,张家界旅游综合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形成核心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机制,激发旅游发展潜力和活力。
  两个机构50多个管理部门、1692名职工,涉及诸多权责与利益,改革谈何容易。
  依法依规,整合职能,稳步推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区处整合”成功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2015年9月,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召开第一次党代会。
  “老大难”问题画上了句号,见证了张家界改革的速度,旅游成效立现。2015年,武陵源区接待游客1940万人次、境外游客达75万人次、核心景区一次进山人数达385万人次、过夜游客达850万人次,分别增长26%、7.4%、23%、18%,四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全域旅游,张家界提出“三星拱月,月照三星”新格局。然而西线旅游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却受着“私营”等因素制约,一直不温不火。
  “归根到底是投入不足,交通受限。”业内专家一语道破,唯有改革才是出路。
  2015年9月,正式收购西线旅游公司,拉开重组大幕;今年7月,西线旅游九天峰恋旅游区提质升级项目启动,未来3年,将投入60亿元,提质升级西线旅游的公路建设和项目建设。
  发展旅游,硬件是基础,市场是根本。张家界从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方向发力,创新“1+N”全域旅游监管的“张家界模式”,创下数个第一。
  今年4月26日,武陵源区人民检察院服务旅游发展工作室挂牌成立,开创了全国检察系统为旅游发展保驾护航之先河;4月29日,我省首家工商旅游分局——张家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分局正式成立,形成市、区、基层所三级联动的旅游市场工商行政管理体系;5月6日,我省第一家旅游警察支队——张家界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正式挂牌成立。
  国家旅游局在张家界市调研时,对“1+N”模式大加赞赏,认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值得肯定和推广”。
  释放民生“红利”
  院落干净,房间透亮,电视、沙发、热水器一应俱全。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双溪桥村农村安居工程“阳光院”里,73岁的特困户黎安洲乐呵呵地说:“政府新政策,惠民大红包。”
  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张家界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实施“五基工程”、“阳光三保障”、“旅游扶贫”三大脱贫攻坚行动。
  黎安洲口中的“新政策”,就是张家界针对特困户推出的“产权归公、免费入住;进退有序、滚动周转”安居模式,“阳光三保障”之一的阳光安居保障。
  2015年,张家界整合资金2600多万元,在27个乡镇35个村为331家无房、危房农户建设安居房331套。力争到2020年,张家界将建设“阳光院”320个、住房3200套,解决8000多人的无房、危房贫困户住房问题,彻底兜住贫困人口脱贫底线。
  同时,出台“阳光助学”保障政策,落实2016年度阳光助学经费582万元;出台了基本医保优惠、大病保险补偿、民政医疗救助、财政医疗补助等阳光医疗保障政策。今年上半年,农村五保对象县乡住院基本医疗费用补助资金1139万元,参合农住院基本医疗费用补助资金达5790万元。
  三年来,围绕沉甸甸的民生问题,张家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倾力打造新常态下的“民生改善升级版”,将广大群众更多的“期待感”转化为“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
  “三院合一”,解决市民看病难、住院难。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在医疗人员、技术、设备、住院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解决了原市人民医院床位紧张住院难问题,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场所,确保群众在本区域内就近享受多层次、高质量、价格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
  启动公交车改革,从百姓最关心的事改起,从最难办的事办起,短短三个月时间,公交车彻底由“私”姓“公”,253辆新能源公交汽车“上岗”,一个“便民、绿色、智慧、幸福”公交展现在市民面前,犹如一道蔚蓝天际,为美丽的张家界增辉添色,让全省和全国同行刮目相看。
  张家界城市公交私营化15年,车辆破烂不堪,你追我赶,隐患重重。关乎民生的公交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沉疴宿疾,复杂艰巨,改革到位至少需要3亿元资金。看上去,这已是一条此路不通的“死胡同”。
  “正是中央和省委对深化改革的要求让我们下了‘死决心’。”市长王志刚说,关乎民生的改革,阻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进行到底。
  “这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市民游客纷纷感叹:如今出行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到2020年,张家界中心城区公交线路由现在的12条将逐步增加至29条左右,线路里程由现在179.6公里逐步增加至424.6公里左右。
  同时,张家界以惠民政策为引导,推动殡葬改革,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殡葬改革工作格局。免除遗体接运费、悼念厅租赁费、火化费,同时给予3000元的丧葬补助金,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老百姓从心里接受火葬,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实惠。
  激发市场“活力”
  清理市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权力事项2120项,其中审核转报类101项,精简比率达到42.8%、56.8%。
  今年1-7月,张家界共有市场主体53715户,较2015年同期增长9782户,增长50.99%,高于全国水平18.4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4.1个百分点。
  一串串数字表明,张家界行政权力不断精简,项目审批不断提速,审批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有人感慨,简政放权如同“割肉”,常常是“刀刀见血”。那么,张家界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究竟该如何“砍”下去?
  2014年5月,《张家界市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正式公布,精简率超过50%。这本《目录》由于项目清理最全、保留依据最准、精简幅度最大、清理完成最早,被省审改办高度誉为“张家界样本”。
  2015年以来,张家界在《目录》基础上,大力推进权力清单,不断完善“张家界样本”。审核清理后,市本级行政权力共取消67项,下放260项,调整26项,删除894项。
  行政审批事项的继续减少,换来的不仅是市场的“加法”,更是“乘法”。
  8月15日,新设立的华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员工谭辉,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大厅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主体营业执照,高兴地说:“从申请到颁证仅一天时间,改革真正实现提速,办事便利,服务态度好,张家界市的发展环境真不错……”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张家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商事制度改革按照“登记注册零成本、登记准入零障碍、登记时限零等待”的“三零”要求,做到政策上宽限、程序上优化、时间上快速、服务上从优。实行工商登记注册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的制度,企业办照时间从原来的5-7个工作日缩短至1-3个工作日。
  打破“玻璃门”,拆解“连环锁”,张家界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突破固有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完成重点工程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10.35%;民间投资总量占全市投资比例达68.9%,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128%。
  (原载于《湖南日报》8月30日 10版)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