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潭农民当股东既拿工资又分红

文章来源: 张家界日报  时间: 2016-09-27 06:48
罗潭村一角。邓扬连 摄
禾田居山谷一角。 邓扬连 摄
  记者 宋世秀 通讯员 许志华

  9月20日,罗潭村迎来历史上最热闹的一天。当天,村里的禾田居山谷项目盛装试营业,举行了一场万人集会,让这个昔日偏僻穷困的小山村沸腾了起来。

  这个位于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的小山村昔日有多穷?曾有人这样打比方:如果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一个地方的穷困,罗潭村却是连恶水都没有的僻壤穷乡。2014年全村206户792人,人均纯收入2140元,贫困农户67户253人,贫困发生率有31.9%。

  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交通落后村民出行困难、深居大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如今村组都通沥青路,到处都有小别墅,田野花草如茵,游人络绎不绝。如今的罗潭,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了3570元,贫困农户下降至28户110人。

  “不敢想象,山沟沟真的变成了‘金窝窝’。”周边的村民感叹。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旅游

  罗潭村是王志刚和市政府办公室驻村帮扶联系(对象)点(村)。2015年初,市政府办帮扶工作队进驻罗潭村。

  要发展须先规划。进村后工作队与罗潭村委会一起,第一时间编制出《罗潭村三年驻村帮扶工作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充分发挥罗潭村紧邻核心景区的区位优势,依托旅游扶贫,服务核心景区,建设秀美村庄,打造山村旅游名村”的发展思路。用村支书杜修福的话来说,就是“看大峡谷,住禾田居,玩罗潭”。

  思路一旦确定,工作便有了方向。之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引进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在为发展乡村旅游服务。

  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休闲体验,罗潭村一改村里过去交通极为不便的形象,在所有的旅游项目周边都规划了道路建设。如今村里交通四通八达,从“桃花园”到“杨梅园”到“蔬菜园”,从村级旅游服务中心到禾田居山谷,8公里的旅游大道让人轻松抵达。为了发展旅游,罗潭村还建了2座风雨桥,修建了带有游客服务中心的600平方米村级组织综合服务中心。

  产业扶持 建设“三园一谷”

  去年3月,在工作队和村里的号召下,村民吴远兵将一家人的十几亩田地全部栽了桃树苗和杨梅苗。很快,村里就发展了260亩桃花园、9000棵桃树苗和150亩杨梅园、5000棵杨梅苗,“两园”初具规模。

  考虑到要发展还得靠产业,针对当时的状况,罗潭村一边动员村民建设“两园”,一边引进禾田居集团,在村里开发禾田居山谷项目。之后,禾田居项目又以3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120亩土地发展起了生态蔬菜园。

  如今,罗潭村“三园一谷”4个产业项目相继建成。

  随着罗潭村的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村里又将村里的原瓦窑厂改造加工成“瓦窑堡饭庄”,转型发展乡村游农家乐餐饮业。眼看着乡村旅游惠及到了自家门口,村部附近的村民吴远兴专门学了洗车的活,“计划在家门口开一家洗车店。”

  土地入股 拿工资又分红

  去年5月,张家界润辉农业公司和罗潭村委会及农户签订桃花园和杨梅园“两园”的经营管理合同书,开始了“公司+村集体+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合同约定,村里组织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两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入股,占“两园”产业发展项目21%的股份。前置条件是从2017年起,润辉农业承担经营风险,保底村集体、农户土地每亩每年平均收益分别不低于160元和700元。

  村民吴远兵是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的直接受益人。家里栽了果树苗的十几亩田地全部在润辉农业入了股之后,润辉农业聘请他专门管理果园,一年多下来,他已经拿到了两万多元收入,“孩子在外面打工,我和老伴在家带两个孙子,田地种了,钱挣了,孙子也照顾到了。”这个曾因经病致贫的贫困户如今早已脱贫,想到从明年开始流转出去的地每亩每年都有不低于700元的收入,老两口心满意足地笑了。

  去年10月,流转3000亩土地的禾田居山谷体验式休闲农庄项目在罗潭村奠基开工。该项目在收益分配类同“两园”经管模式的基础上,也与村委会签订了优先培训村里不同现状的劳动力、实现全村所有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农民收入的前置条件。

  “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既能拿工资,还能得分红。”目前,罗潭村探索出的“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扶贫投入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了链条完整的“罗潭模式”。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