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创新“党建+”牵动助力精准脱贫
汝城县创新“党建+”理念,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扶贫,采取组织牵动、责任推动、技术拉动、效益促动“四动措施”,促进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互促双赢。
坚持组织牵动,延伸“服务链”,在基层生根“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引导作用,以产业党建为引领,采取单建、合建、联建等方式,积极推行“支部+基地”“支部+园区”“支部+合作社”等组织设置模式,加大在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贫互助组织中成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依托全县34个党员创业富民服务示范基地,成立产业党支部12个,扶贫互助党小组34个,激励党员大户发挥“传、帮、带”作用,引导贫困户通过合作、联营、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在一线织密了“服务网”。
坚持责任推动,靠实“责任状”,在基层孕育“党建+”。建立产业党组织包抓联系责任制,推行1名乡镇领导干部、1名扶贫攻坚队员、1名包村干部包抓一个产业党组织的“3+1”指导联系制度,落实“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措施、定目标”的“五定”工作措施,指导帮助产业党组织精选产业品种、落实服务措施、强化技术培训,实施好精准脱贫战略。同时,出台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等多个指标性考核文件,把精准扶贫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年终考核,作为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坚持技术拉动,提高“脱贫技”,在基层发酵“党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农技、扶贫等部门资源,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村组党群服务中心、产业示范基地等阵地,采取专题培训、外出参观、现场指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把省市县委精准脱贫政策解读、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等贫困群众急需和实用的知识技能作为“主打菜”进行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功能”,鼓励他们加入产业党组织,变“单体致富”为“群体创业”,增强技术拉动效益。
坚持效益促动,开拓“致富路”,在基层绽放“党建+”。充分发挥产业党组织的“龙头”作用,鼓励农村经营性土地流转、财政惠农助农资金向产业型党组织优先集聚,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大场大户承包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促进“以地生财”多元化,拓宽精准扶贫渠道。同时,有效整合产业党组织的资金、信息、技术资源,畅通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绿色通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构建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精准扶贫发展格局,推动扶贫成果惠及5708户贫困户。(中共汝城县委组织部 连广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