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360党建模式创建幸福社区
汝城县为切实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积极深化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载体,构筑服务平台,通过360党建模式,有力地提升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强化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
“三化”同步管理,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一是服务区域差异化。按照社区管理水平的不同,为新建小区、老旧无物业小区、流动人口杂居小区等区域,提供“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时间”的管理和服务。二是服务形式网格化。绘制《辖区网格化管理分布图》,以住宅小区、楼群、院落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格长。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整合网格员、骨干党员、志愿者等资源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就业、家政、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目前全县共有198名社区工作者。
“六项”惠民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一是“一站式”服务。在全县31个县乡社区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图书室、党员教育室、文化站等于一体,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二是“数字型”服务。利用手机APP,开通社区管理网站,为居民提供咨询、辅导、动态信息等服务,为居民搭建网上服务平台。三是“精细化”服务。探索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为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的社会服务;开设远教课堂、就业服务培训、特色培训班,提升居民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四是“宜居化”建设。发挥社区“环境卫生服务站”作用,重点整治辖区内环境卫生,集中清运垃圾,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五是“信息化”管理。将小区概况、居民信息、服务需求、待办事项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运用服务热线、QQ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即时共享、社情民意及时掌握、便民服务按时到位的工作机制。六是“文化型”建设。在有条件的县城社区设立棋牌室、文艺排练室、展览陈列室、建立社区文艺表演队,利用流动文化服务车、通过文化广场开展各项活动等措施为居民创造活动平台。
“零距离”工作方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在职党员服务“零距离”。实行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双向积分”,对机关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既在社区支部积分,又在所在机关支部积分,积极作为党员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挖掘党员潜能,调动各方资源,汇聚社区正能量。全县3186名党员与31个社区的困难党员及贫困居民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对子,认领社区公益性岗位2800多个,开展助老、助弱、助残、助学服务。二是互助共建“零距离”。106个机关党支部与31个社区党支部结成互助共建对,开展以走访慰问、解决难题、办理实事等为主要内容的联户帮扶活动,服务社区居民3640余人次。(中共汝城县委组织部 连广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