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精准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岳阳市平江县召开,来自省电大、部分市(州)、县(市、区)委组织部和电大及9个试点分校的相关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会议。衡阳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徐昭桥,衡阳电大校长萧烽,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陈祖一参加推进会。
省电大党委书记陈建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要以学员为中心,预测学习需求,优化培养计划,在信息化引领下,营造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环境,使农民不离乡、不离岗就可参加学习。他要求,做好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要做到 “三个精准”:一是立足本地,精准定位。要从湖南“三农”实际出发,精准定位农民大学生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对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是明确需求,精准教学。要把“农民需要学什么”和“把农民培养成什么”结合起来,运用“六网融通”新理念重构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对农村人才实行精准培养;三是聚焦问题,精准服务。针对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有效拓展支持服务的时间与空间,使学习者能够及时得到帮助。他在讲话中,多次点名表扬和推介衡阳经验。
会上,衡阳市作为市(州)唯一一个组织部门的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徐昭桥以《打造“四引四培”品牌 助推决胜脱贫攻坚》为题,向与会人员介绍衡阳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精准培养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他介绍衡阳突出思想政治、党建实务、担当责任,借助思想引领,把农民大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的明白人;突出提升自富能力、带富能力、共富能力,借助创新引导,把农民大学生培养成为发展的带头人;突出学好网、用好网、管好网,借助典型引路,把农民大学生培养成为网络的领军人;突出重使用、重激励、重宣传,借助制度引擎,把农民大学生培养成为乡村的当家人。
据悉,2005年,衡阳市首批参与全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13年来,始终坚持抓精准教学和精准培养,“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持续推进“农民大学生计划”精准培养工作,从未间断,年年攀升。目前全市共培养农民大学生8318人,平均每个村达3.6人。
下午,与会人员分组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