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张定浙主动当起芙蓉区杨家山社区“红色芙蓉陈列馆”讲解员,带领孩子们探馆访史、追忆红色岁月。
芙蓉区德政园社区内,手持小喇叭的池凤英正带领“慈娭毑乘务岗”成员维护小区治安。
他们年事已高,两鬓已白,但热情不减;他们用心传唱优良传统、党的光辉、红色历史;他们不求回报,如蜡烛燃尽生命,只为照亮他人之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五老”。
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一直是长沙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如今,在人才辈出的芙蓉,随着“五老四教添新彩 言传身教润长沙”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一大批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心系民生,在社会大舞台中发光发热。从城市腹地到浏阳河畔,从社区楼栋到大街小巷,开展党的历史教育、关爱青少年成长、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五老”鞠躬尽瘁的身影频频,老骥伏枥的心意切切。
中心城区内,近7000名芙蓉“五老”用点滴余热,汇成一股巨大的暖流,在星城美丽的上空,辉映出一抹绚烂而温馨的夕阳美景,让人禁不住感慨: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五老”宣讲员讲党史传新风
他们曾是城市发展舞台上的主角,或征战沙场,或攻关克难,或躬身垂范。时光,为他们打上荣誉的烙印,也为他们增添额间的皱纹,带着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称谓,从台前走向了幕后。
他们在享受简单的晚年生活之时,亦有着强烈的再现自我价值、重获社会认可的期待。因为尽管年岁渐长、脚步渐缓,但他们的知识还在、丹心还在,那种“退休不退志”的价值观更在心底奔突、发酵!
在芙蓉区,有着近7000名“五老”人员。芙蓉决策者为他们搭建奉献新舞台,打造服务新阵地,将一片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天地延伸到每一位“五老”眼前——
该区率先全市建立“五老人才信息库”,记录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健康情况以及个人特长,根据其意愿和实际情况,组建分类细致、内涵丰富的“五老”志愿服务队,并在每个社区设立“发挥五老作用”示范阵地。“我申请加入宣讲员队伍!”“关心青少年成长,我们责无旁贷!”一时间,“五老”们纷纷请缨,加入志愿服务队的踊跃者比比皆是。
新时代追星,就是要追银发奉献之星。芙蓉区面向全区开展“最美五老”评选,全员海选、大众投票,101名“最美五老”脱颖而出,他们中有的胸怀大局、信念坚定,是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有的热忱为青少年排忧解难,是倾心关爱后代、甘于奉献的表率;有的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营造和谐幸福家园,更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榜样。
“你们知道吗,作为长沙中心城区的芙蓉,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如今,每位走入杨家山社区“红色芙蓉陈列馆”的市民,都能听到老党员张定浙娓娓道来。身为市“五老”金牌讲师团芙蓉区分团团长的他主动在这当起讲解员,带大伙探馆访史、追忆红色岁月。
作为一名有着30余年党龄的老教师,退休后的张定浙毅然接过“党的历史教育”重任,再拾学无止境的作风,认真通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更查阅党史资料数百万字,精心备课、详细核对、数易其稿,用“讲那过去的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对群众进行党的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宣讲党的历史,传递德善新风,就是要采用群众爱听乐听的语言。”同样是芙蓉区“五老”宣讲团成员的刘雄,以党的光辉历程、红色榜样等为素材,自编了近百首诗歌、快板书、三句半,在学校和小区义务宣讲和传唱。他还参照《朱子家训》的写作手法,以四字为句的形式编写了现代家训《治家格言》,“尊德守礼,弘扬文明;待人接物,和悦相融……”朗朗上口的词句中,传递德孝仁义的好家风,更闪烁着奉献热情与大爱光芒。
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优良传统教育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如今芙蓉区“五老”宣讲团已扩展到380余人,一位位鬓发花白的老者走上讲台,在奉献社会中收获快乐、收获越老越精彩的价值认同。
奉献之光点亮青少年“心灯”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将奉献的旗帜飘扬在服务青少年的第一线,芙蓉区“五老”一以贯之。他们是孩子们心中亲切的“成长爷爷”“知心奶奶”,是老师和家长们最信赖的校外辅导员,用热心、真心与贴心,让童心世界更加朝气蓬勃、美好向善。
“刘爹爹讲课真好听!”不久前,一场生动的青少年品德教育课在芙蓉区举行,72岁的原芙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海斌用生动的故事、动情的话语,点亮孩子们崇德尚礼的盏盏心灯。
2003年离岗后,刘海斌担任芙蓉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总要带领关工委成员去学校、幼儿园、社区慰问贫困儿童;这些年,他在街上总是关注流浪儿童,曾打电话请巡警护送的就有10多人;他为独臂残疾大学生杨凯琦筹资接肢,不顾炎天暑热,跑单位跑工厂,筹资做模,不辞辛劳。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只有刘爹爹才喊得回”的淘气包们,不少考上了大学、走进了部队,成为出彩年轻人。
“放学啰,去周爹爹的家庭图书馆咯!”如今在东屯渡街道,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是老党员周海云的家。走进其中,1200多册用剪报集装而成的“书”让你惊讶,从政治学习、形势政策,到科技知识、生活常识,老人剪报内容包罗万象,简直就是一个知识百宝箱。
孩子们的到来,将周海云的“百宝箱”搬上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他举行“娃娃读书会”,将剪报中发现的好故事、好词句挑出来,与孩子们一起品读;寒暑假里社区“绿苗课堂”开讲,他自编教材教青少年诵读经典;他提供笔墨纸砚,教孩子们练习书法,还将自己独创的吹塑画技巧倾力相传。
乐呵呵的楚怡学校退休教师唐凤桃,让定王台街道的孩子们提起,总是心头一暖。在街道专为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打造的“小小鸟巢”里,唐凤桃为他们解答课业、督促学业,由她发起的“小小社区主任”“我是社区爱心小使者”活动,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助人中成长。这些年来,唐娭毑没少用微薄的退休金资助贫困学生,可很少有人知道,她全家九口人至今还住在一套60平方米的陋室中。
“年事已高渐白头,光阴似箭莫空愁。多为四化作贡献,不让年华似水流。”如今,周海云的自勉诗,已成为芙蓉“五老”们的心声与共鸣,银发大爱为孩子们点亮心灯,照亮前行之路。
“银发先锋”助力社会治理
“你还要等哒做外公的啦!”荷花园街道老党员池凤英用诚恳的话,让一名因病失去生活信心的老人,再次有了坚持动力。
在荷花园,居民们都知道,有事找“慈娭毑乘务岗”准没错。退休后的池凤英佩戴起红袖章,当起街巷热心人,治安巡逻准能看到她,调解纠纷头一个上。如今池凤英所创办的“慈娭毑乘务岗”从原来的10人,滚雪球般增加到140人,一群闲不住的银发先锋变身文明巡访员、民情联络员、矛盾调解员。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机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芙蓉区创造性地把“五老四教添新彩 言传身教润长沙”主题活动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五老”们成为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生力量,在帮扶邻里、呵护文明、志愿服务中忙得不亦乐乎。
“邻里事就是自家事。”每月5日,一场特殊的爱心集市在湘湖街道开张,75岁的全国劳模裴翠英和她的爱心团队,免费缝纫熨烫、义务维修电器,赢得居民声声称赞。作为先天性聋哑儿子的母亲,裴翠英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用无私大爱温暖了更多人。她发起成立“裴翠英工作室”,覆盖环境整治、文明劝导、关爱慰问等方方面面,带动一大帮爱心志愿者为居民帮难解困。
“听陈爹的,准没错!”在芙蓉区温情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中,为让改造内容被居民所知所晓,西湖社区长港党支部85岁的老支书陈志忠,不顾脚脖子肿到碗口粗,硬是带着支部28个党员将长港小区144户家庭走了个遍。有居民私自搭建阳台顶棚,陈爹入情入理开导的同时还帮解了老人看病难题,感动对方挥锤自拆。
在东湖街道龙马社区,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老专家肖庆元可是大伙最信服的“社区顾问”。传递家风家训的讲台上,肖爹以自家故事传递正能量;邻里有了矛盾纠纷,他主动当起“和事老”,从社区服务提升到小区提质提档,从文明创建到城市管理,肖爹就是社区工作的智囊、服务群众的热心肠。
乐当时代老人的示范者、崇德向上的倡导者、区域发展的推动者,“五老”们以不服老的精神,知足常乐的心态,为人民服务的心意,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阵容,他们的丹心与智慧,织就最迷人的芙蓉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