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你!”近日,桂东县普乐镇堡下村“50后”老支书郭建湘当着台下全体党员,当面向新当选的“90后”村支书郭可进表示祝贺,两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在现场爆发出的一阵热烈掌声中,村支书“新老交替”圆满实现。
“村民的选择是正确的,可进年轻有文化,工作干劲足、办法多,把担子交给他,我完全放心!”当年轻的郭可进向老支书热情伸出有力的双手时,郭建湘坦言对这次选举结果很“服气”。
当天,该村圆满完成了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3名讲党性、作风好、致富和带富能力强,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党员进入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实现了党的领导与群众意愿的完美结合。
“我如果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将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这门功课,真正把脱贫致富绑在产业链上,我要让全村12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在选举前,郭可进通过跟党员座谈和走访群众提出了自己的思路,这个26岁的退伍军人赢得了全村党员们的认可。
2014年12月,郭可进从兰州军区退役,返乡不久便和村里其他几名优秀年轻人经推荐和考察,参加了普乐镇后备干部培训班。春节期间,他又参加了镇里组织的返乡农民工座谈会,经过层层推荐、考核与选拔,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予以重点培养。
近年来,普乐镇聚焦村级干部培育这个“关键”,创新实行由一名镇领导干部和一名村干部“一对一”培养制度,采取“党性教育+后备干部(人才)”培训模式,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政策、有技能、“永久牌”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和脱贫攻坚骨干力量。
2015年,郭可进以中共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的身份被列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以农村实践为基础,专攻农村经济管理。
堡下村班子年龄较大,党员老龄化也相对严重。村支“两委”班子也有意在返乡农民工、经济能人和后备干部中培养接班人,工作中注重给年轻党员、干部更多的锻炼机会,安排参加村务活动,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征求他们的意见,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2016年,郭可进以落实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为契机,积极配合村支“两委”,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开展帮扶工作。
对郭可进在村里忙前忙后,党员、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堡下村是个1500人口的小村,常年在家的党员只有17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无人可选”的难题一直困扰着镇党委。
2016年底,联系普乐镇的县领导要求镇党委全方位、多角度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大力开展了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前期摸底调查活动,分析研判村级组织运行情况,为今年村级组织换届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该镇后备干部“一对一”培养记录档案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前期人选考察中,郭可进成为了考察人选中的一员。
“我从1998年开始担任村支书,至今已19年了。年纪大了,不能占着位置做不好事,更不能误事。”曾经有过10余年教师职业生涯的63岁老支书郭建湘在与镇党委、纪委和驻村干部谈心谈话中曾多次表示,现在村级班子老龄化严重,应该让更多的优秀年轻人站出来,不能耽误了村里的发展,不管他是谁,只要他德才兼备,一心为人民谋发展。作为老干部,我应该带好头。
在换届“两推”过程中,堡下村村民和党员代表们说:“这小伙子年轻有冲劲,头脑也灵活,有思想、有抱负,我们就要推荐这种肯扎根基层的年轻好干部。”对此,镇党委也乐见其成。
经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党委推荐,郭可进被列为了村支委班子候选人初步人选。随后,经过镇人大、纪委、组织、农经、民政、计生、公安、司法、财税等部门的“九联审”和县纪检监察、组织、政法、民政、卫计、信访等部门的“六复审”。最后,再经镇党委考察和公示后,郭可进被列为了候选人预备人选之一。
“请您谈一谈郭可进同志的现实表现。”“您是否同意郭可进同志作为堡下村党支部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参加选举?”……
普乐镇严把党支部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关,派出考察组,采取“走访+座谈+测评”的方式,与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展摸底谈话,对推荐产生的党支部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了考察。
在党员大会上,堡下村选出了“适合自己”的当家人,郭可进满票当选为支部委员,并在新一届支部委员会议上又满票当选为支部书记。在换届选举中,郭可进脱颖而出,通过“两推一选”,不仅党员群众认可,镇党委也认可,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老支书作风务实,一心为村民着想、谋福祉。如今,我接过村党支部书记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一定兑现自己的承诺,真情实意地为群众着想,做好当家人。” 郭可进满怀信心地说。
目前,该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已全面完成。全镇9个村都选出了自己的“当家人”,30名新一届村党支部委员中,“80后”“90后”13人、大专以上文化13人,村级党组织面貌一新、活力彰显。(桂东县普乐镇 郭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