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高校传统教育模式与市场经济人才需求的矛盾,搭建专业化人力资源合作平台,安徽池州市半导体生产企业探索建立“企业+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该行业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实行联合培养。该市半导体企业与国家“211”高校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班,创新班主要招录本科院校在读学生和企业内部年轻员工,并与当地本科院校机电学院签订协议,有效补充创新班生源储备。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班培养周期为三年,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一年时间,从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着手,结合研究生课程,分阶段制定学习内容、设置学习任务。建立“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双导师培养机制,根据合作高校资源优势、企业需求和学员个体意愿,在邀请合作高校教师进行专业理论授课的同时,邀请不同类型企业家和高管分类分组实施培养计划。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缺乏动手能力,该企业运用众创空间、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实施现场实践教学,由该企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博导1人、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3人)担任实践导师,让学员直接参与、完成产品设计和研发;注重培养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通过邀请行业高管授课,组织学员参与产品生产、封装和测试等,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的储备,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增加用人渠道。对学业结束顺利毕业的,根据个人意愿和企业双向选择,可以在本企业继续留用,并给予研究生同等薪酬待遇,解决半导体企业成熟应用型人才引进难问题。同时,积极获取全国范围内半导体企业的用人、项目、新办分公司等信息,注重加大对接力度,每学年优秀毕业生,对口积极推荐就业,畅通青年高技能人才对外输送渠道。创新班第一期正式招收学员36人,目前运行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