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上,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民施成富家的院子里,传出阵阵话语声和笑声。早在2013年11月初,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院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进行了一次座谈,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
3年多时间里,十八洞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这些变化的亲历者,晚上8时,10多个村民和驻村干部与湖南师范大学师生暑期调研小组围坐在一起,伴着夜色和蝉鸣,谈论着十八洞的变化。
“
最大的变化是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
十八洞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石登高对湖南师范大学湘西精准扶贫调研组说的第一句话是:“近3年来,十八洞村所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扶贫先扶志,有了精气神的提升,其他事情就好办多了。”
村主任龙吉隆说:“过去村民总是愁眉苦脸,逢上赶秋时节,还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十八洞村的人。现在村民脸上总挂着笑意,充满自信,在外头把‘我是十八洞人’说得响当当。这种自信劲甚至使相亲会上的姑娘们对十八洞的小伙子也格外青睐。”
“估计十八洞变化最大的人就是我。”村民龙先兰爽朗地说。
龙先兰是村里的孤儿,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不到20岁,就外出打工。“那时我觉得没奔头,干什么活都提不起神。人一郁闷就喝酒,喝醉了就睡在田头路边,好几次差点冻死了。”回想起过去的经历,这个31岁的汉子声音有点颤抖。
在龙先兰心里,一直对村民、对扶贫工作队心存感激:“没有好心的邻里乡亲,我可能活不到今天;没有工作队的帮助、引导,就没有我今天的进步。”
作为养蜂专业户,龙先兰说:“我从2014年学养蜂,2015年产品进入市场,那时只有10来个蜂箱,年收入不超过2万元。我今年的蜂箱达到118个,收入增长10倍,扣除合作社12户村民的分成,保守估计也要纯赚五六万元。以前做事总是冲着钱去,现在我发现为大家做事,没有钱也很快乐。因为只有大家致富,十八洞村才是真正富了。”
龙先兰在村里思想道德星级化评比中,得到了最高的五星级。
家住梨子寨的施六金,曾因不配合村里公共建设,与村里发生过冲突。眼看着村里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他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村里修建停车场时,他无偿提供了自己的水田。2016年,他还当起了导游,为游客进行免费讲解,他的嗓音也因此受到了伤害,直到现在,听上去还是沙哑的。
“这是为了大家、集体的利益嘛。一个村子要发展起来,肯定有些人要做出牺牲的。” 对于自己的牺牲,他显得风轻云淡。
然而,村民们对他的付出有目共睹,直言他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今年6月,他被选为六组组长。
在十八洞,龙先兰、施六金的改变只是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再只看重自己的小利益,积极参与公共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修好国道到梨子寨的路,邻寨飞虫寨的村民贡献了一部分山地,但村民都表示“这是为了整个村子的发展”。村民龙忠书主动把自己家唯一的田奉献出来,让村里修建游客接待中心:“以后游客多了,我在村里搞个小卖部,日子也就更好了。”
“现在的日子真是好,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当年习总书记来十八洞村调研时,围坐在总书记身边的施成富老人及老伴龙德成,前一天晚上刚从北京录节目回到村里。夜谈会上,龙德成热情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穿在苗服里的两件印着“脱贫奔小康”“共绘中国梦”字样的T恤,那是她去北京参加苗乡文化走世界节目录制时穿的。
以前连乡镇都没出过的龙德成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高铁也搭过了,飞机也坐过了,北京的大世界也看了,中央电视台大节目也上了,现在的日子真是好,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工作队员龙志银说:“现在村里发展了各种产业,让村民有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除了农家乐、养蜂和苗绣,还有千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园。猕猴桃园今年挂果,后年进入盛果期后,入股农户户均可年增收5000元以上。”
工作队员龙振章说:“我们把猕猴桃产业园、苗家民俗民风、十八洞自然风光等打造成精品旅游路线,同时,与四川省杨振之来也旅游公司合作,深度开发资源价值,时刻把握住生态与发展两根红线。工作队长吴式文就是因为与有关公司洽谈建设十八洞矿泉水厂及地球仓生态酒店项目,临时不能参加今晚的座谈会。”
龙德成的儿媳孔铭英,是村里最早开办农家乐的人。从她家院子的观景台往外看,可以看到花垣、吉首、凤凰交界处的风景。随着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个过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收入越来越可观。孔铭英笑着向大家说:“今年到现在,我赚的钱已经和去年一样多了。前几天过赶秋节时,我家院子里人都站不下了。”她介绍,现在她的农家乐每月纯收入有2万余元。
教了38年书的教师杨东仕退休后返回村里,过去,其他村民时常会找他借钱,少则几百,多则上万。他说:“原来这个和你借,那个也和你借,有点招架不住。现在借钱的人基本没有了,有些以前借钱的人(收入)远远超过了我。” 他坦言,如今村里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每月退休工资4000余元的他,收入只能算村里中等偏下水平。
“我们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十八洞村党支部原书记杨伍玉说:“十八洞村村民收入、人们精神面貌以及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谢习总书记所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我们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3年多前被习总书记亲切称为“大姐”的石拔三,也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她用苗语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我现在钱也有得用了,生活过得很开心。当年总书记要十八洞村做的事,我们都一点一点在做好,村里与外面相连的柏油路修好了,大部分房屋改造了,村道也铺上了青石板。真希望习总书记再来十八洞村看一看。”
尽管在2016年,十八洞村已实现脱贫目标,但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十八洞村村民不曾停下自己的步伐。退休教师杨东仕表示:“十八洞村是个偏僻的地方,自古以来,县太爷都没有来过的。现在国家主席都来了,我们如果还不争口气把事情做好,就对不起习主席。”
在村里开农家乐的杨超文希望未来能带动周边有技术的妇女,发展具有苗族特色的文化产业。而龙先兰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扩大养蜂规模,将其做大做好:“一起养蜂,致富奔小康。”坐在一旁的村妇委会主任吴满金表态:“我要请更多姐妹,加入你的养蜂业。”
天上月色溶溶,8月的苗寨凉风习习。十八洞村村民与县工作队员、大学师生共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来的变化,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湖南师范大学精准扶贫调研组肖潇 赵晨熹 武采雯 蒋华君 指导教师 肖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