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毛泽东热

文章来源:  时间: 2017-09-07 22:11

陈志虎

 2011年11月1日

   2011年10月4日,我记不清是第几次到了韶山。本不想在国庆期间去凑热闹的,为了帮年过七旬的岳父了此宿愿,还是去了。故居外等候参观的队伍不出所料地特别长。我爱人陪岳父排队,我则去拜谒了以前没有去过的毛主席父母的墓园。我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后献上一束菊花,感谢这两位纯朴的中国农民为祖国养育了一位伟人和一门忠烈。我忙完这些,就站在故居对面等待,竟慢慢陷入了沉思。

   我的思绪回到了毛主席诞辰117周年之时。将近零点,我们从广场附近的宾馆出发去瞻仰毛主席铜像,一路上但见车如流水,人如潮涌。我们望见广场四周的烟花、瑞雪、灯光映照得夜空如白昼一般,站在群众当中的毛主席比平日更加神采奕奕!毛主席生前坚决反对做寿,1967年韶山铁路通车,本来预定12月26日举行典礼,在他亲自干预下改到了28日。现在每年都有这么多人自发地纪念他的诞辰,他可没办法反对了。在我浮想联翩之际,我们终于汇入了广场上的人海,激动和兴奋之情如潮水般在心里起伏,奔流……

   我们那次到韶山可是吃了苦头。特殊的日子,大宾馆早就客满,我们只好住进一个刚刚装修好的小宾馆,实际算不上宾馆。且不说要忍受难闻的油漆味,还差点冻出了毛病。我们离韶山近,去得也多,为什么这个时候也一定要住进韶山呢?2010年12月23日,我接到一位同学的电话:25日是一位敬爱的老师的五十大寿,问我能不能在韶山订几间房子,以集体瞻仰毛主席的形式给老师祝寿。我以为是一件容易的事,满口应承下来。我给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一位朋友打电话,他告诉我韶山宾馆的房子早在一个星期前就一间不剩了。我又给韶山市委一位朋友打电话,他也说非常紧张,正规的宾馆都没有房间了,看能不能想点别的办法。

   看来,毛泽东热的程度确实是一年更比一年高。我想起了2006年6月我们一家和谢同学一家、杨同学一家到韶山的一幕。那天在滴水洞前的停车坪上,我看见一辆旅游车玻璃上写着几个韩文,猜测可能是韩国游客。一问站在车门口的导游,他说:“韩国人只去张家界,不会来韶山的。”在去滴水洞虎歇坪的路上,我们偏偏迎面碰见了一位金发碧眼的洋妞。我回家后还在心里琢磨这事,毛泽东的伟大在哪里呢?归根结底,在于他始终如一地献身于构建一个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人类虽然至今没有看到理想社会的希望,但并不是不向往。在为生计辛苦奔波的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一定存放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人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伟人毛泽东。我越想越兴奋,竟不能寐,吟咏再三,终于成诗一首,题曰:《又到韶山》,诗曰:“卅载常来此,年年景象新。漫游滴水洞,喜遇金发人。”

   我又想起了2009年10月在韶山的所见所闻所感。那天,毛主席铜像前敬献花篮的人群一拨接一拨,故居门口等着参观的队伍排了上百米。韶山管理局的同志介绍道:“今天还不算什么,节假日更多,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四百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铜像广场,我还碰见了两位西方游客呢!联想到社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我更加觉得眼前的情景感人肺腑,令人深思。忘记过去无异于背叛,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自己民族的历史,敬仰自己民族的伟人。清人吴大澂有言,“大贤已往,民有去思,思其居处,思其文辞。”在毛主席离开我们已三十多年的今天,“思其居处”者仍然很多,并且有越来越多之势,此诚可喜者;然而,“思其文辞”者似乎不是太多,此亦可忧者。

   2010年11月16日,我陪河南客人到韶山。在瞻仰遗物馆时了解到,毛主席一次会见外宾前,工作人员发现他的屁股上打了一个大补丁,提醒他换条裤子,他笑道谁会注意后面呢。联想到1961年初,在广州开中央工作会议时,毛主席说我们的农民苦啊,会议能不能节俭一些,猪肉就不要吃了,当时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竟至于要流出泪来。回家后我写了一首小诗《瞻仰韶山遗物馆》:“补丁迎外宾,谈笑解担心。强忍眶中泪,恐沾接踵人。”

   毛泽东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说,在西方的中国明星有三个:瓷器、丝绸和毛泽东。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托尼·赛奇这样评价毛泽东:“无论是过去、现在或者将来,他的精神和思想不光值得我们西方世界研究、学习和尊重,更应该值得你们中国人了解、尊重和学习,因为他是你们中国人屹立於世界民族前列的财富和基石。我很遗憾在我们西方世界将毛先生的精神和思想上升到一种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研究和学习的时候,在你们国内却出现了大量忽略、诋毁甚至是造谣中伤毛先生的事情。”《看世界》2010年12月下半月刊第79页有一则报道:10月,澳大利亚,一个名为“世界的镜子——书与思想”的展览在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进行,英文版的《毛泽东语录》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书籍,与《圣经》一起,被归类在“书籍改变世界”的主题下。

   排队七十分钟瞻仰完毕的我爱人和岳父过来打断了我的思绪。看着眼前水泄不通的人流,我突然想起极少数全无心肝的人,他们不仅不与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的过去对比而感恩“前人”,反而不恰当地与曾经备受其欺凌的“列强”对比而埋怨甚至谩骂“前人”,真是岂有此理。

   这次韶山之行,又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的老岳父坚持要去一次韶山,似乎是以一滴水反映出了太阳的光辉。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