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工作时,领导就和我说,要多到基层摸爬滚打。到底什么是“摸爬滚打”,当时似懂非懂、默默去干,工作一段时间后,回望来路,才有一些体会。原来“摸、爬、滚、打”简简单单四个字,便道尽了基层工作的方法和智慧。干部成长没有捷径,“摸爬滚打”就是捷径。
“摸”是摸清实情、心有群众干工作。心中有数,才能手上有招;心中无数,必然脚底打滑,降低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来到基层,就不能“宅”在机关,要多走勤问,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触摸民情。了解情况要全面、立体、多层次,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既要看经济数字,也要看民生需要;既要看有利因素,积极谋划,也要看不利因素,稳中求进;既要看昨天,也要看今天,还要善于判断未来。特别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和群众交朋友、攀亲戚,“置顶”群众需要,让自己的工作有温度、有力度,更有群众满意度,对群众在意的事情立即办、马上办,办就办好,办到群众心坎里。
“爬”是爬坡过坎、肩有担当干工作。干部,干字当头,好干部最讲担当。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面临新情况。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多元多样,对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担当精神始于政治坚定,身在基层,“地远心不偏”,更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心一意跟党走,正确处理公与私、利与义的关系,把自己交给工作,交给组织。其次是不满足于现状,不做“守成者”“碌碌无为者”,要有理想、有追求,立志做大事,敢于攻坚克难,“敢教日月换新天”。还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自身知识结构出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提升专业能力、涵养专业精神。
“滚”是滚石上山、持之以恒干工作。基层工作事务繁杂,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干好基层工作最要不得的就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初到基层热情高涨,踌躇满志,经历一点挫折之后,就万念俱灰,以至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落得个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既实现不了自身价值,也不能让群众满意。要带着韧劲去工作,做基层“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要有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赢得群众一阵阵真诚点赞。
“打”是打牢基础、有章有法干工作。基层工作需要情怀、担当、韧劲,更需要章法、办法和手段。不能碰到问题就手足无措,甚至慌了神。要加强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基层实践。要有创新精神,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完善社会治理方式方法。要更加重视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地位,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展乡风、村风、家风建设,传承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要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契机,提升支部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画好同心圆,干出一番事业。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社会事业局 戚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