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心得体会(1)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19-10-21 17:00

建基层 强基础 开启乡镇发展的“新引擎”

---浙江大学学习心得

湘潭市委党员教育中心 彭景

 

为期五天的湖南省委组织部--浙江大学乡镇组织委员培训班在紧张、有序而又充实地节奏中结束了,作为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很荣幸能够以观摩员的身份参加此次培训,省级层面举办乡镇组织委员示范培训班,这是第一次,倍感珍惜,非常感谢省委组织部为广大基层干部提供这样宝贵的学习平台。“郡县治天下安”,郡县的治理单元就是乡镇,这次培训对象主要是乡镇组织委员,他们主要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主力军,也是直接操作者,对他们的培训很有必要,如何通过抓好基层党建来推动社会治理体系革新,一直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围绕本次学习培训内容,结合湘潭乡镇实际,谈如下感受:

一、边学边思边悟,找到前行的“坐标轴”

几天的培训课程,对我个人来说受益匪浅,专家教授们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深深刻印在脑海,现场教学点实景展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触动内心。

领悟一种精神。在浙江,随处可见大力弘扬“浙江精神”的标语,习近平总书记将浙江精神概括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昭示的是浙江人低调实干、大胆改革,敢于创新的闯劲和精神。浙江省在缺少国家支持的大环境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奋进,从改革开放之初GDP全国第,15位,到现在GDP全国第4,40年的时间完成了向经济强省的蜕变,成绩的背后正是一种精神的强力支撑和牵引。

把准一个方向。浙江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大胆创新,突出抓好了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打造出“党建+特色品牌”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比如让农村党员带头拆围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让村民拆除或降低自家围墙,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而2018年在小古城村,从动议到完成只用了21天时间。在如此短时间内让27户村民敞开心墙,靠的是“党建+治理”的力量!这次降围墙高度,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与村民民主协商,快速完成了工作任务。

紧扣一条原则。浙江省紧紧扣住“民本”原则,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通过下大力气,将“惠民、便民、为民”的服务举措落实到每个领域。浙江2013年11月15日启动权力清单建设。2014年6月25日,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省级部门权力清单在政务服务网上向公布,省级57个部门1.23万项职权事项,共清理掉4236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将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二、对标反思正视,摸准掣肘的“薄弱项”

对照先进学先进,在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时,要着眼于我市乡镇的实际状况,深入反思目前在乡镇层存在的问题,找到差距,找到弱项。

(一)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人员编制空缺、年龄结构老化、工资待遇偏低、事业干部交流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有“四难”。年轻干部难留住。很多新招录的公务员到乡镇工作不久,刚刚积累一点工作经验,就被上级机关抽调或者借用、考录。目前,新招录乡镇公务员县里借,一部分优秀年轻公务员被遴选到省市机关单位工作,干部人才被上级“截留挪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乡镇基层待遇偏低,难以留住人才。事业干部难提拔。受“凡进必考”、“凡提拔必具备公务员身份”等制度规定限制,一些乡镇事业站所的优秀人才根本无法进入乡镇公务员序列,造成乡镇公务员匮乏与事业站所干部人才资源浪费的矛盾。即使有时市县统一组织面向事业站所人员公选,名额也十分有限。绝大部分乡镇优秀事业干部人才的上升通道受阻,导致被遗弃的边缘化心理滋生,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领导干部难满届。一些干部没有真正安下心来干事,班子的干事创业激情不足。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岗位“扯动”比较频繁,二三年一动,特别是党政正职极少有干满一届5年,加之当前乡镇保运转、保稳定有一定的难度,少数乡镇领导干部容易产生思动思迁的浮躁心理,工作上追求短期效应,难于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无法集中精力谋长远、抓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县乡两级农业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获得大幅提高,各项建设得到持续的推进,但是仍不能达到乡村振兴的程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资金项目紧缺,乡村财力状况举步维艰。很多乡镇区位条件差,地处偏远,项目引进、招商引资非常困难,辖区内几乎没有项目,零散分布的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社也不成规模,都是“小打小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缺乏项目支持。乡本级可用财力少,税收几乎为零,财政运转的压力大,保运转都很吃力,一些干部的正常福利难以及时保障到位。专业人才缺乏,乡村智力资源日渐枯竭。缺少农村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懂技术、懂营销的人才严重匮乏乡镇领导班子中具有产业发展、农村规划、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专业干部严重不足,一般干部中具有农林水等专业技术人员偏少,80年代招聘的专业技术型干部年龄即将到“杠”到“线”,直接招录年轻干部、军转安置干部大多专业不对口且流动性较大,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面临“断代”问题。环境问题突出,乡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村的污染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农村的医疗设施也较为落后,部分辖区村民就医不方便,一些乡村医生只拥有一些较为淡薄的医学知识,并不专业。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都与城里有较大差距,不平衡不均等的问题普遍存在。青壮劳动力短缺,乡村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青壮年迫于生活的压力,或是为了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而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缺失,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农村人口变得越来越少,拥有经验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少,青壮年劳动力尤为短缺,一些农业产业项目缺少劳动力,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整体素质不高,乡村基层干部活力不足。部分农村的基层党干部普遍缺少带人民发家致富走向富裕生活的动力。这些干部年纪都比较大,缺少奋斗的精力,且他们的思想较为落后,没有学习先进发展经验的精力和志向,部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缺少了坚强有效的领导核心。

(三)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夯实各项工作基础。基层基础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乡村层面,干部的整体素质、干部的待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都是重要指标。一是村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亟待提高。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激情不足。部分村干部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习惯于家长式发号施令,依法施政能力和处理群众矛盾能力较低。有的工作方法简单,多凭个人经验办事,不愿意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工作统筹能力不强,服务群众意识不强。二是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严重不足。因工作压力过重、待遇过低等原因,个别村干部想辞职,同时推不出干部、留不住干部的问题仍较严重,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绝大部分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不多,愿意进入村级领导班子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受到限制,领导班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断层”严重。三是村干部待遇保障离期望值还有差距。目前,我市村支部书记的报酬和务工补助提高至3000元/月,村主任和其他村专职干部分别按0.9、0.8的比例发放,虽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所有村干部均没有购买社会保险,与薪资待遇与发达地区农村和我市城市社区职工工资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四是村级负债问题比较普遍。在前期政策宽松时,村级负债建设、“寅吃卯粮”现象普遍,导致村级负债较多,这两年新建村部,按照“五化”标准完成一个村部建设的平均资金约为90万元左右,除去市县补助,平均每村需新负债20万元左右。在目前政策环境下,以村为主体对外争资争项难度较大,部分偏远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难以改善,更难以偿还原有债务,甚至陷入了“欠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村级发展。五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大部分村都还没有自主“造血”功能。村级基本没有发展资金来源,村干部意识、村级发展规划等也相对滞后,部分村虽然成立了一些合作社,但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强,集体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三、固本强基聚焦,架设腾飞的“新干线”

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最基层,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基层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重要工作。《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为我们擘画了实现我市基层治理的航向。

(一)多向发力,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公招力度,拓宽公务员“入口”渠道。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加大公开招录公务员力度,尽可能吸收一些优秀的、专业对口的人才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为乡镇机关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进一步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力度,注重从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不断改善和优化乡镇公务员队伍结构。二是完善交流机制,统筹干部“常态”流动。出台乡镇干部交流相关政策文件,探索建立乡镇普通干部常态化交流机制,在明确交流条件、方式、时限等的基础上,实现乡镇普通干部上下、远近交流和打通工作一定年限的事业站所人员回原籍乡镇工作的常态化统筹交流渠道。三是努力破除瓶颈,不断强化“正向”激励。在乡镇一级设置1-2个副科级事业机构,注重从副科级站所负责人中选拔优秀人员进去乡镇领导班子,打破乡镇事业干部提拔“天花板”效应。出台相关政策,落实事业编制人员车补,建立绩效考核奖金随经济社会发展逐年递增机制,并根据地域差别适当增加偏远地区补贴等,在政策条件许可范围内适当照顾偏远地区、重点项目多、拆迁压力大等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干部待遇;同时进一步明确干部容错纠错具体标准,细化相关条款,建立容错纠错“正面清单”,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消除后顾之忧。

(二)夯实基础,优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抓干部教育管理,提升常态党建工作长效“执行力”。拓宽渠道,让队伍有活力。围绕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这一核心,进一步开阔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结合村“两委”换届,支持鼓励返乡务工能人、回村大学生、合作组织负责人、非本村优秀人员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干部到村参与竞争,积极投身到农村建设中来。通过增强基层组织吸引力,把有能力的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不断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活力。强化培训,让干部有能力。围绕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和文化素质这一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村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加强岗位培训,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每年坚持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菜单式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二是抓载体活化创新,提升常态党建工作长效“凝聚力”。深化载体推进。按照“互联网+党建”模式,运用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党建工作平台、远教网络平台、新闻媒体宣传平台等网络新媒体,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宣传推动。抓住关键节点。抓住备春耕生产、春秋两季防火、建党节日、“两节”期间走访等重要关键节点,组织党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献爱心”“党员宣传周”等活动,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归属感,帮助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拉近党组织与群众距离,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抓保障深化投入,提升常态党建工作长效“落实力”。保证有人干事。提高在职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提升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加大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切实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保证有钱办事。针对村内自身条件差、经济发展薄弱的村,适当增加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农村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改善住房、公共文化体育以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针对具备发展村集体经济条件的村,政府应该增加一部分政策性投入,引导和支持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三)聚焦重点,打通乡村振兴关键脉络。一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所有的改革、创新、创业最终必须落实到人去实施。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机制招人才,根据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任务要求,增加乡镇事业编制岗位,设立最低服务期,畅通入口,在干部选任上适当向专业技术人才的人才倾斜,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待遇保障,定期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院所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素质,设立专业技术岗位一定的岗位补贴、边远乡镇补贴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引导致富能人回乡创业,以公司+用户模式,发展规模化产业,因地制宜,大力扶持水稻种植、果蔬种植、猪牛鸡羊和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先富带动后富。创新销售渠道,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对接线上农产品,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三要强化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撑。乡村振兴,最终还是要落到产业发展,落到经济的提升,这一切都需要有资本的支撑。要健全财政制度、出台社会投资优惠措施、推动金融机构支农政策等,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资金的保障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保驾护航。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财政资金向“三农”方向倾斜,支持“三农”发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等。通过相关政策制定,加强银行对“三农”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产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