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瘟疫抗争的脚步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03-04 15:34

1796年5月,爱德华·詹纳为孩子接种牛痘,从此开始了征服天花的新纪元。(油画)

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令人揪心。这并非人类第一次面对肆虐的病毒了——瘟疫简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从古至今,人类其实从未停止抗争瘟疫的脚步。抵抗瘟疫的历史,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堪称悲壮,却也极大地促成了医学的进步,并且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历经长达3000多年围剿,世界终于彻底告别天花

大约3500年前,天花第一次留下可追溯的痕迹:人们发现三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布满了脓疱留下的伤疤。包括中国、印度和古希腊在内的其他许多古代文明中心,也都领教了这种病毒的威力。公元前430年,一场天花疫情席卷雅典,杀死了1/4的雅典军人和大量城市普通人。中世纪,十字军从中东归来,也把天花带回了欧洲。每次病毒抵达一个新的地区,当地人对病毒几乎毫无招架能力,病毒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1241年,天花首次登陆冰岛,迅速杀死了两万人,要知道当时整座岛屿也只有七万居民。城市化的进程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捷径,天花在亚欧非大陆如鱼得水。1400-1800年,仅在欧洲,每百年就有大约五亿人死于天花,受害者不乏俄罗斯沙皇彼得二世、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及奥地利的约瑟夫一世等君王。

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传播的方法可能出现在公元900年的中国。医生会从天花患者的伤疤上蹭一下,然后摩擦到健康人皮肤上的切口里。这种过程称为“人痘”接种,通常只会在接种者的手臂上形成一个小脓疱。脓疱脱落后,接种者就对天花免疫了。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17世纪初传入了君士坦丁堡。免疫成功的消息又从君士坦丁堡传到欧洲,欧洲医生也开始练习人痘接种。

当时,自然没有人知道人痘接种为什么有效,因为还没人知道什么是病毒,也没人知道免疫系统是如何对抗病毒的。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终于发明了一种更安全的天花疫苗。詹纳医生听说,农场的挤牛奶女工从来不会得天花,他想,牛会感染牛痘,而牛痘的表现和天花很像,会不会是牛痘给挤牛奶的人提供了保护呢?他从一个叫莎拉·内尔姆斯的挤牛奶女工手上取出脓液,接种到一个男孩的胳膊里。这个男孩长出了几个小脓疱,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症状。六个星期后,詹纳又用人痘对男孩进行了测试——换句话说,他让男孩暴露在真正的人类天花面前。结果完全没有新的脓疱长出来。詹纳把他发明的方法称为“种痘”。此后三年内,英国有逾10万人进行了牛痘接种,种牛痘的技术进而又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随着疫苗的普及,天花不断丢失它们的城池。20世纪初,一个又一个国家报告了他们最后一例天花。1959年,天花病毒已经从欧洲、苏联和北美洲全面溃退,只在一些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的热带国家发挥余威。疫情不断爆发出来,又一次次被击退,直到1977年,埃塞俄比亚记录了世界上最后一例天花。整个世界彻底告别了天花。

稳定与安全地攻克黄热病,科学家们探索了近百年

在20世纪20年代,一场灭除埃及伊蚊的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种蚊子是黄热病的传播媒介,在除蚊运动之下,黄热病在美国东部的大城市、南美洲和加勒比群岛几乎绝迹,但该病仍然在非洲大行其道。为了研究并终结黄热病对人的侵害,全球有志于此的研究人员们开始通力协作,与黄热病进行殊死搏斗。

1927年,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塞拉德博士带着十几只亚洲恒河猕猴和一些古巴岛埃及伊蚊来到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在得到当地卫生部门的支持后,他对黄热病的研究就此开始。研究员们对一位感染黄热病毒的患者进行血样提取并注射给一只恒河猕猴。此外,他们还让16只埃及伊蚊叮咬患者背部并在28天后放出蚊子去叮咬另一只恒河猕猴。这两只猴子均出现感染黄热病症状,并在五到八天内相继离世。塞拉德将染病猴子的肝脏进行切片和冷藏,并将之分发到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他自己也将其带回哈佛,与助手马克斯·泰雷尔进行合作研究。

1930年,离开塞拉德的泰雷尔来到纽约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威尔伯·索耶教授麾下工作。经过不断探索,他们研制了一种黄热病病毒-血清的混合物,没有染过黄热病的志愿者接受注射后获得了免疫性。

然而,泰雷尔其实并不认同索耶将病毒-血清混合物作为候选疫苗的想法,同时对塞拉德与让·莱格莱研制的一种基于鼠脑制备的黄热病候选疫苗也颇有疑虑。于是,泰雷尔在1934年投入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研发他认为现代且必须安全的疫苗。

他计划采用一种特性完全改变了的黄热病毒。第一步是成功使病毒适应鼠胚胎碎片的培养,而这是在历经17次失败尝试后才宣告成功的,之后又尝试使病毒适应鸡胚胎碎片的环境。泰雷尔用去除了头部的鸡胚胎碎片进行多次传代,每一次都对猴子进行测试。在第89-114次传代之间,人们惊喜地发现:病毒对猴子不再具有致病性。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验,转眼到1936年,泰雷尔已拥有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候选疫苗,并随之展开了大规模测试。候选疫苗的生产从1937年1月开始,仅这一年,巴西就有超过39000人接种。到1938年9月已有60万人接种该疫苗。然而在这之后,各地开始出现一些疫苗事故,一些人在接种疫苗一两个星期后罹患脑炎。人们调查发现,是疫苗经过的传代过程出了问题。于是毒种批策略诞生,即用传代次数固定的病毒制备疫苗。到了1984年,随着一种新的化学稳定剂成功研发出来,黄热病疫苗的制备又迈到一个新阶段。不含禽白血病病毒的稳定性黄热病疫苗问世,并用于大规模接种。直到21世纪初,人们还在探索更为稳定与安全的黄热病疫苗,此时的黄热病疫苗17-D已声名卓著,被视为最有效的疫苗,只要1针即可产生长达十年的保护作用。

(摘编自2月24日《文汇报》)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