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沥,落在枝头叶间,荡起一片片水花,砸在地上,积起一层层的泥。这时走在路上,脚步便会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迟缓厚重起来。只要我们克服困难,继续坚定前行,将会收获一场酣畅淋漓的户外之旅,见到花红柳绿的春华美景。这让我想起了迟子建的《泥泞》一文,“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今年我国遭受的疫情,正像是我们奋进在伟大中国梦旅程中的一块泥泞地,是考验更是磨炼。我们要当好“跋涉者”,收获伟大的情怀、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本领,在今年决战脱贫攻坚的另一场“跋涉”中,翻坡越坎,从容前行,夺取决胜全面小康的最终胜利。
在泥泞中跋涉,我们要涵养出伟大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追根溯源,莫不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情怀和坚定信念。这份情怀,给了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所以在技术封锁的年代,我国一批批杰出科学家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等大国利器,为国防力量仗剑助威。能够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领跑出“中国高铁速度”,建立5G标准。这份情怀,还能给苦难者以平和和勇气,勇对挑战。所以面对98年洪水,全国上下才能万众一心共抗洪魔,面对受创家园能够重拾信心,把千里长江“水患”变“水利”。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才能以不一样的姿态,开启中国模式,全国上下齐动员,扎牢织密防控网络,减少灾害损失。经过这一次次考验,我们要牢牢树立为民强国的伟大情怀,获得持久不断的强劲动力。
在泥泞中跋涉,我们还要打磨出坚定的信心。登山者方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着不能至也”。越过坎坷,经过磨砺,方可见到奇崛之风景。我们在困难中跋涉,要坚守住信心的明灯,越过黑暗向着黎明不断前进。在脱贫攻坚的硬仗中,我们既要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清醒认识,又要有“楼兰终可破,长风度玉关”的坚定信心。通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来增强跋涉难关的定力,通过担当作为凝聚起披荆斩棘的锋芒,向着胜利勇敢迈进。
在泥泞中跋涉,我们更要锻炼出卓越的本领。轿夫和新鞋的故事中,从爱惜鞋子小心翼翼到毫不顾忌胡乱蹚水,轿夫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双漂亮的新鞋,更是少了一份面对困难的从容和举重若轻的技巧。在泥泞中跋涉,我们要有一份“眼力见”,能够精准预判各种状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步伐,踩到“实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要以精准的预判,找到“贫根”,开好“药方”,以稳健的步伐,精准施策,落实到位。同时要始终保持严格的标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出现作风漂浮、落实不力、失职渎职的行为,踩好脚下的每一步,在跋涉中阵仗不乱。
泥泞虽然给我们警醒,增长我们的力量,但我们不会去刻意制造,同时在遭遇泥泞后,我们更不能怯步。要以更稳的心态,更强的技巧,当好一个“跋涉者”,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夺取最后的胜利。(岳阳市临湘市黄盖镇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