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三次“斗胆直陈”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08-22 08:41

战争时期的粟裕。

粟裕将军的革命生涯同“三”特别有缘分,解放战争期间的三次“斗胆直陈”特别为人称道。粟裕的三次“斗胆直陈”,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过人胆略、远见卓识和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宝贵品质,同时为人民军队和中共党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第一次“斗胆直陈”是关于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问题。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犯,中央军委提出以山东、太行解放区的主力实行外线出击,向南作战,并于6月26日电令华中分局,要粟裕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兵出淮南,与山东野战军配合作战。

在接到中央的指示后,粟裕从战场的实际出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在苏中先打一仗”,更为有利。27日,粟裕以个人名义,发电中央军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在取得华中分局其他领导的支持后,于29日以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的名义再次发电,提出建议“第一阶段,仍留苏中解决当面之敌”。中央军委、毛主席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最终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决定:“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发起了“苏中战役”,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七战七捷”,歼敌5.3万人。海安一战,更是创下了敌我伤亡15比1的奇迹。

第二次“斗胆直陈”是关于发起战略进攻问题。1948年1月初,为扩大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外线,中央决定粟裕率华野3个主力纵队渡长江南下,开辟江南战场,吸引敌军分兵,配合刘邓大军的行动。

时任华野副司令员的粟裕认为随着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解放军在长江以北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更有利于加速胜利的进程。

经过反复慎重的考虑,1月22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刘邓发出了《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电报(即“子养电”),提出了发起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战略构想,建议在中原战场上采取忽集忽分的战法,集中兵力打大仗。由于这一构想和建议事关战略全局,电文最后,粟裕用“管见所及,斗胆直陈”的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慎重。

粟裕的建议引起了中央的重视,毛泽东除在电报稿上逐句圈点外,还特别指示周恩来、任弼时和正在中央参加会议的陈毅传阅后“再送毛”。尽管中央复议的结果是坚持既定决策,把战争引向敌人的后方,但为后来改变决策打下了基础。

在“子养电”发出后,1月27日,军委电示粟裕,要他率3个纵队渡江南进,组成“东南野战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以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并要求他就渡江的时机、地点和方法等问题“熟筹见复”。

粟裕一方面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认真研究渡江的具体方案,着手做好南进的准备,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改变中原战局发起战略进攻的最佳方略。

第三次“斗胆直陈”是关于3个纵队暂不过江的问题。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思考,4月17日先向刘邓发电征得同意后,18日粟裕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华野的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是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电文最后说“以上是职个人不成熟的意见……斗胆直陈,是否正确,尚祈指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粟裕多次来电坚持中原决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要陈毅、粟裕赴河北中央驻地当面汇报。1948年4月底到5月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5大书记集体听取了粟裕的汇报,当场决定采纳他的建议,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一个大歼灭战。同时,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

随后,粟裕按照中央的要求,于1948年6月和9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其中,豫东战役不仅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一次战役歼敌9.4万人的空前战绩,更迅速改变了中原战局,为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发展为战略决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久,又胜利地发起了淮海战役,将国民党的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为渡江南进,减少江南富庶地区的战争损失,加快解放全中国的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粟裕的这一次“斗胆直陈”,周恩来后来评价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张震后来评价说:“为尔后的战争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使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大为缩短。”

粟裕将军的“斗胆”来自于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来自于对战争情况的客观分析,来自于对作战经验的总结归纳。

没有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就没有“斗胆”的坦然和勇气。粟裕将军站在全军的立场,以革命胜利为重,以全国战况为据,有了这份赤胆忠心,使得他能够勇敢陈述,坦然面对,无所畏惧,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认可,取得了最终的革命胜利。

没有对战争情况的客观分析,就没有“斗胆”的魄力。粟裕将军敢于三次“直陈”,基于对战况客观的分析,对军事知识的积累,对作战计划的谋划。没有对事物的客观分析研究,就不能建立周密的战略构想,就不能形成切实可行的计划,也就没有了“直陈”时的那份自信和魄力。

没有对作战经验的总结归纳,就没有“斗胆”的自信,也不可能获得支持。粟裕可谓是戎马一生,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头部、臂膀、臀部、脚踝等处先后6次负伤,这些伤痕没有吓住勇敢的粟裕将军,而是为他以后的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一次又一次与敌人的交锋,使他对敌人的作战方针了如指掌,通过一次又一次与战友并肩作战,使他清楚战士的勇气和激情。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特别是他善于对作战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可以透彻分析作战的利与弊,使得作战计划周密可行,对于党中央和毛主席具有说服力,最终获得支持并为解放战争作出不朽贡献。

(摘编自《群众》2017年第20期 常浩如/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