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好乡村人才“金种子”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1-03-10 09:14

广东江门

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

中国组织人事报江门讯 (通讯员 江组轩)2020年以来,广东省江门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推进乡村人才体系建设,推动人才下沉、科技转化、智力帮扶各项工作成效突出,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江门市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2030)》,明确到2025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的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路径。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强化新型职业农民、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技能人才和村党组织书记等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激励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奋战乡村振兴一线。

引育各类人才,构建乡村人才多元格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人才需求,优先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成员等作为培训对象,通过集中授课、网络教学、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推进农民职业化。党的十九大以来,江门市累计创建省级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7家,培育农民群众7.5万人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008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创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广泛开展种植、养殖、农机、农村电商等主题的线上线下实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认定农村实用人才117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41人。培养乡村技能人才。实施农技推广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和农技推广服务驿站项目建设,加强农技推广人员、乡村“土专家”的培育。目前,全市已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0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26个,申报省级乡村“土专家”84名。

强化激励导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促进人才交流合作。创建全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等10多个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共建博士后流动站等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农业科研及成果转化。近年来,全市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农业科研项目40多个,组织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近500个。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发挥科研机构纽带作用,创新开展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各类人才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等建立对接合作关系。仅在2020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计派出5批次农村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合计组织农业专家超300人次到该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并向农户和企业发放农业抗疫保丰收技术资料近2万本。

安徽滁州

“三链融合”建强乡土人才队伍

中国组织人事报滁州讯 (通讯员 卢廉 叶传龙)“到农村基层,不但有了一份稳定工作,还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实现了人生价值”,选择到滁州市来安县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张相杰2020年被安徽省人社厅评为优秀“三支一扶”人员。2020年以来,安徽省滁州市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通过培育提技、招募留才、发挥技能等方式,建强乡土人才队伍,打造乡村“人才链”,播好乡村人才“金种子”,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完善“新农民”培育链。持续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激励等政策体系,大力推行“涉农企业下单、培训机构出单、农民个人选单、政府出资买单”模式,2020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及职业农民3211名,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350名;建立涵盖种养植(殖)、农产品加工及农村电商等行业“农村实用人才库”,目前入库各类人才达1300余名。

拉长“乡秀才”引进链。持续组织“三支一扶”人才招募工作,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立足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累计招募982名,其中520余名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永久”牌乡村人才;推动人才招聘向基层一线倾斜,2020年累计招聘各类专业人才3985名;深入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认定及评价工作,建立专门名录库,现有在库人才125名,累计帮助1586户增收1000余万元。

拓宽“土专家”服务链。充分发挥1273名乡村农业技术员作用,与5272户科技示范户建立“点对点”培训指导及服务关系,每年开展培训指导不少于10次,2020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8万余次,并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226户;主动融入长三角农业发展一体化,借鉴域内先进地区做法,建立全市全面融入长三角农业专家库,目前已遴选农村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土壤等类专家30名。

完善“新农民”培育链

拉长“乡秀才”引进链

拓宽“土专家”服务链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