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琢故居

文章来源:  时间: 2021-04-28 16:08

516fc1253d65c044633f1de343d743c.jpg

王尔琢故居位于石门县磨市镇王官桥村,2017年,石门县人民政府投资200多万元修葺一新。故居先后被授予石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门县文物保护单位、常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尔琢(1903.01.23—1928.08.25),又名蕴璞,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经周恩来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参谋长。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圩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2009年9月,王尔琢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7年来,王尔琢故居先后接待14个市县主体班,6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党性锤炼。


托孤书

“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这是1927年6月北伐军第四军25师74团参谋长、共产党员王尔琢写给父母的信。信中提到的凤翠,是他的妻子郑凤翠。王尔琢和郑凤翠都是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人,两人青梅竹马。1923年10月,王尔琢与郑凤翠正式完婚。婚后仅仅三个月,王尔琢得知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毅然辞别新婚妻子,前去报考。谁知这一走,竟成为这对恩爱夫妻的永诀。

在离家的三年多里,王尔琢不仅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还在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培养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战功赫赫。北伐军攻克武昌后,牵挂妻子和从未谋面的女儿的王尔琢写信让母女俩到武汉团聚。没想到,还没等到一家团聚,就发生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革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王尔琢成了被通缉的“中共要犯”,不得不紧急离开武汉。

1927年6月的一天,在武汉的一处街巷里,郑凤翠带着她3岁的女儿桂芳,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丈夫王尔琢为她们租好的住处,但是屋内却空无一人。

母女俩空等了十多日,也没有等来亲人,只得给丈夫留下一封信遗憾返乡。三岁的小桂芳出生后还未见过父亲,父女俩一生中唯一的见面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等到王尔琢再回到武汉时,才发现妻子和孩子已经回了老家。

“其实相差只有几天,就在这个时候,王尔琢感觉到非常愧疚妻儿,就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托孤书’”。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胡振荣如此介绍。

王尔琢从武汉赶赴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历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和红四军参谋长,成为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军参谋长。

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圩追劝叛徒时,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5岁。在王尔琢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传世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王尔琢牺牲后,郑凤翠独自抚养女儿,可这唯一的女儿二十岁时,带着终生没有见过父亲的遗憾因病不治去世。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