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位于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距县城130公里,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先后授予石门县党性教育基地、常德市党性教育基地、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韶山干部学院挂牌现场教学点。
薛家村2014年被列为湖南省贫困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王新法同志的带动下,在支村两委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该村于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村镇”“湖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
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主要包括“三室一圆”(王新法同志先进事迹展览室、王新法同志生前实物陈列室、王新法同志先进事迹展播室、山河圆)和“三路一桥”(新法路、连心桥、下河路、名誉村长桥)等核心党性教育点,王新法同志和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引领村民发展的致富产业、倡导的乡风民俗成为现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可同时容纳120人听课、就餐、住宿。截止2020年底,共计接待市级主体班20个,区市县主体班55个,接待学习团队1151个,参观人员10万余人次。
王新法同志简介
王新法,男,汉族,河北省灵寿县人,1953年7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6月退伍转业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2013年7月,王新法退休后,与一批志同道合的退役军人来到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2014年,被薛家村全体村民推举为“名誉村主任”。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享年64岁。
在薛家村,王新法帮助乡亲们“拔穷根”,带领大家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开发产业。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他个人捐资100余万元,并组织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多方筹措款物,带领村民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劈山炸石修建山道5公里,修建公墓集中安葬68具红军烈士遗骨,带领村民发展生态茶叶,全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
王新法同志先后获2015年度“中国助人为乐好人”“常德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2016年度“常德市优秀共产党”“感动常德十大人物”“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被选为常德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2017年度“湖南省扶贫楷模”“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脱贫攻坚模范”。2021年度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名誉村长”桥
(讲述人:唐德成,记录整理:孙开国)
我是薛家村俺家片区的片长。一开始接触名誉村长时,还很对不起他。2014年,他来我们这里修第一座桥的时候,我根本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人,所以他找上门第一次与我见面那天,我以为是个骗子,以为他会号召老百姓集资,如果集资款收上来了,他揣着钱溜之大吉了,我怎么交代?
所以,他一说修桥,我就毫不客气问他:“你要是骗了我们,我们怎么办?”
他瞪着我没说多话,好久之后只问了我一句:“我是共产党员,你难道也不相信我?”说完,他就走了。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没把他做指望。
第二天他又来了,在准备修桥的地方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边看还边拍照。正好对门的一位老人陈文贤要过河,那时的河里就是两根树拼成的桥,陈文贤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幸好水不深,他赶过去拉老人的时候,又问了我一句:你说这桥该不该修?
第三天一大早,他就开着车来到我家,把我带到壶瓶山集镇,让我当向导,去定制涵管。他那会儿想得是修涵管桥,尺寸他都说好了,还交了200元定金。后来没用上涵管,那两百块钱至今都没去要,肯定是回家后他觉得涵管桥不牢靠,
第四天,他就带着铲车、拉石头的汽车和铺盖、液化气灶,直接开到了我家门口,一边卸车,一边问我:“这会儿相信了吧,你快帮我安排住宿做饭的地方啊?”
第五天早上,修桥的石头就拉了一大堆,水泥钢筋也拉来了,他又吩咐我:“我出钱,你们出力,快去组织群众帮工,这可以吧?”
我这才彻底相信他动真格了。有人出钱,我们自己出点力,讲到哪里去也是天经地义啊,我一声喊,老百姓就围过来了。大家一边干活,还忍不住用疑惑的眼光悄悄瞟他几眼,因为好多人跟他还不怎么熟悉,都觉得这样的事跟做梦一样,一点都不真实。
修桥的日子里,他每天第一个上工地,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走到我家门外,干干脆脆喊一声:“唐家兄弟,上工喽!”等我应声开门时,他早在工地上搬石头,我都觉得跟不上他的干劲,他一天到晚不歇一下,别人歇的时候他不反对,但自己从不歇,手上打满了血泡,浑身一身泥水。也就是在他这身蛮劲的带领下,我们从开工那天起,只用了12天半的时间,就把一座跨度25米、宽三米的桥修成了,两边的护坡也砌好了,还打了3个桥墩。由于年轻人大都出门打工了,参加施工的最小的48岁,最大的73岁,大家起早贪黑投义务工达280个,到现在我还不敢想象。
“越了解,越后悔”
(讲述者:田二,整理:田丽娟)
认识王村长是在某一年的夏天,那时候我还是石门县电视台新闻部的一名记者,平时的工作大多都是跟县领导或县里的单位出去做采访,工作中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错。当我接到去薛家村做军人团队的采访任务时,有点不开心,因为是周末,不想被工作占用。但是一想,肯定不是什么大事,一定又是村里自己组织的小活动,到时候去了随便拍点镜头,回来再把自己多年不变、按部就班的写作格式一套,稿子就轻轻松松的完成了。这么热的天,上去就当避暑过周末也挺好。就这样,我怀着避暑游玩,上山做客的心态来到了薛家村。
一进薛家村,就遇到了在村口等候的村干部,我习惯性的眼睛一扫而过,嗯,没有县、镇的主要领导,我内心更加肯定,以我多年记者经验告诉我,今天的活动果真如我想象中的一样不重要。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山坡上的小木屋,木屋外面贴了很多红标语,“我看是非我看美”还有熙熙攘攘十几个小朋友聚集在这里,我想,这肯定就是今天活动的主题了。村干部给我一份活动议程,我粗枝大叶的看了看,大致了解到,就是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上面写着每个周末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聚在一起,由组员带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今天是开幕仪式。我觉得这肯定又是一个形式主义,开幕式搞完就会散的组织,所以活动开始后,我没有听前面那个人的自我介绍,也不知道他具体说了些什么,只记得那个人穿着迷彩服,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拿着摄像机,正面、左面、右面,近景、中景、远景,好,利索的拍完了,合上摄像机,可以休息了。”
开幕仪式活动结束后,台上那位说着普通话的男人很热情过来和我打招呼,并自我介绍,他说他叫王新法,是石家庄的一名军人,现在是薛家村的名誉村长,专门来薛家村义务扶贫、搞建设的……看着面前穿着破旧,喋喋不休的这个人,想到之前南北镇的朋友说过薛家村来了几个搞扶贫搞建设的大老板,我怎么把眼前的这个人和大老板联系起来,搞记者那些年,自认为见识到了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脑中马上出来一个想法“他不会是来专门骗取国家扶贫建设资金的骗子吧。”
吃饭的时候,他还在激情满满的和我说他的计划,他的理想,和他接下来要在薛家村干的大事.……“我听得不认真,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应该不可能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
自从那次游山玩水的采访后,我就很少再去薛家村,后来离开了电视台去了新工作岗位,就更没有机会遇到他,虽然断断续续听到有人说他的事情,但都是些给村民换灯泡、给孤寡老人送吃的小事,我也没有觉得特别的伟大。”
2016年,在朋友的办公室偶然遇到他,他一眼就认出来我,问我肠胃好些了吗?说好久没看到我了。他给他同行的几个人介绍“这是田大妹子,是电视台新闻部的记者,是文妹子的徒弟,她们师徒俩性格好像,做事也雷厉风行,稿子也写的非常好,人也漂亮.......”不知道他后来还说了些什么,我当时脑袋都木了。薛家村潦潦草草采访的那次,那个我不怎么理睬以为是骗子的这个人,怎么这么上心、怎么这么单纯,在他眼里好像都是美好。
我觉得很尴尬同时也觉得很羞愧,等他从朋友办公室离开后,我找朋友聊起了他,因为工作原因,她们接触很多,比较了解。从朋友口中了解到的他,是“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的他、是“感动南北镇”的他、是“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先进个人”的他、是“十佳脱贫攻坚功臣”的他........越了解越感动,越了解越内疚。
后来,托那位朋友的福,和他的接触慢慢多了,他们忙着工作走不开的时候,我可以帮他们帮点小忙,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好开心。我没有他高尚也没有他纯粹,也许我是觉得用这些小行动来慢慢淡化自己内心对他以前的不尊重、不信任和愧疚。
2017年1月22日,他参加感动常德十大人物颁奖活动后回石门,我拉着老公一起在路边等他,本想让我老公也看一下他,我在老公面前讲过他的故事,所以他并不陌生,等了好久,车终于来了,我好兴奋的跑过去,但车里面黑漆漆的,他要急着赶回薛家办事,我们在黑暗里说了几句话,车子匆匆忙忙走了,没想到那算是最后一次见他。2月23日,朋友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嚎啕大哭,根本听不清说些什么,当她艰难的说出那几个字的时候,我瞬间泪流满面。3月2日,我到了薛家村,洗礼了好几天。听了太多关于他的故事,让我也有了一种在薛家村待过4年的感觉。走到薛家村的任何角落,随随便便敲开村民的门,只要聊到他就有说不完的话,只要聊到他,就有流不完的泪水.......
夹山镇的“王新法橘园”
(讲述人:彭玉华,整理人:张友亮)
“这块橘园,我们就命名为‘王新法橘园’了,一定要把橘子按有机食品标准培管好,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保证果子安全、放心和美味,不辜负‘名誉村长’王新法的品牌,实现种橘致富。”连日来,石门县夹山镇孙家岗村张世平和妻子彭玉华在一片新植的橘园中劳动,开沟,起垄,培土,念叨着“全省最美扶贫人”王新法的慷慨相助。
故事要从2016年秋季说起,从长沙探亲后回家的张世平和彭玉华夫妇,在返回石门的火车上偶遇在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的王新法,交谈中得知张世平和王新法同是退伍军人,他们聊得格外投机。了解到张家种橘效益不够理想的困惑后,王新法决定到他们家实地了解情况,并将橘园的土壤样品邮寄到重庆农业部门化验。化验结果出来后,他又出资近8000元,委托重庆的朋友购买了108包共2700公斤的柑橘专用配方肥料,快递至孙家岗村,并支付了县城至张家的200元快递费用,用于改善张家800株成年橘树的品质。为帮助张家扩大柑橘种植规模,王新法联系张世平的邻居将2.5亩荒山转让给张家种橘,在2月21日冒着瓢泼大雨驱车160公里,从大山深处的薛家村赶到县城附近的孙家岗村,签订协议,谈妥由他支付5500元的荒山转让费。2月22日晨,王新法向张家微信支付了2000元的第一笔费用。2月23日12时50分,王新法向张世平邻近的蒙泉镇丰瑞乐家庭农场场长黄云华联系,让她代购130株大分四号特早熟蜜橘苗送到夹山镇。下午4时,黄云华打电话给王新法询问将苗子送到何处送给谁时,“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成员谢淼接听电话,告知王新法已经在当天下午2时左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