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故居

文章来源:  时间: 2021-04-28 16:12

001.jpg

贺绿汀故居正门

贺绿汀(1903—1999), 又名贺楷,湖南省邵东县(今邵东市)人,是杰出的音乐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曾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上海音协名誉主席,国际音理会终身荣誉会员。

贺绿汀故居是贺绿汀先生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绿汀村(原新庵堂村)蚂蝗塘。建于清同治5年即1866年,系砖木结构,整个院落呈“凹”字形,院内共有房屋21间,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故居依山傍水,前有池塘,后环青山,塘中鱼跃水欢,山上鸟语花香,和谐的自然景观将故居映衬得古朴大方、幽雅宁静。故居是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湘军寻古旅游线路”重要景点、湖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邵阳市党性教育示范基地、邵阳市“红色经典新时代讲习所”、邵东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

002.jpg

贺绿汀故居内景


农民的儿子

1903年7月贺绿汀先生出生于邵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乡美丽如画的山水和优美动听的民歌,滋润着他的少年心灵,放牛、拾柴时常与村童对歌。

爱国新青年

1912年贺绿汀先生入宝庆循程学院读书,因家中财力有限,初中毕业后他无力升学,留在本乡执教小学音乐、图画课。

1924年贺绿汀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长沙岳云中学艺术专修科,攻读绘画与音乐。在这里,贺绿汀徜徉在音乐的梦幻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声、作曲,迷上钢琴、小提琴,也没有忽视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同学们组织了国乐研究会。然而,想象脱离不了现实,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劳苦大众水深火热的处境,《新青年》点燃的思想火炬,在贺绿汀心中熊熊燃烧。

1926年秋毕业考试,贺绿汀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留校任音乐教员,当时北伐军已经打响,全省农民运动的燎原大火已经点燃,一直密切关注社会民生的贺绿汀依然放弃教员一职,回到家乡参加农民运动。同年10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农村大革命,为北伐军组织义演。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从事宣传工作。后转道香港赴上海。

崛起的乐坛新星

1931年贺绿汀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选修钢琴与和声学,课余翻译《和声学理论与实用》。1934年11月27日,秋雨绵绵,上海北四川路新亚酒店的礼堂里,传出一支清新的与时行音乐会上的曲目完全不同的旋律,它把人带回了可爱的家乡和充满幻想的童年。美丽的田园、山野、小河、老牛、木桶,都微笑着向你招手。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副活动的山水画。优美悦耳的音调,抒情、质朴的东方气息与西方对位形式天衣无缝地结合,倾注了作者对祖国农村的深情的爱。这就是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牧童短笛》,作曲者正是贺绿汀。一曲成名,中国乐坛第一次知道了贺绿汀这个名字,上海各报纷纷报道了发奖盛况。《新晚报》评论说:“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的界限”。艰辛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报偿,学校将他改为公费,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译著,百代唱片公司为他的得奖作品灌制唱片发行海内外。这首钢琴曲传播到柏林、慕尼黑、维也纳、日内瓦、阿姆斯特丹、纽约等欧美各大城市,在世界乐坛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1934年贺绿汀进入电影界。聂耳介绍他到明星电影公司任作曲股长,参与左翼电影事业。他为影片《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20多部影剧作品配乐作曲,创作了上百首歌曲,脍炙人口,传唱不已。他为影片《马路天使》谱写的《四季歌》《天涯歌女》两支歌,成为他的电影歌曲创作和30年代进步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有的也适应了小市民的欣赏趣味,但绝大多数都具有社会意义,他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亡,感时伤事,忧国忧民,借电影人物宣泄人们心头的悲痛和怨愤,更是借电影人物给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绿汀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郑州、西安等地演出,宣传抗日。在山西临汾,他在煤油灯下创作了不朽的抗日战歌《游击队歌》,并在八路军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指挥演唱这首歌,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高度赞扬,获得巨大的成功。从此,《游击队歌》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抗日战场,成为鼓舞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进军曲。1938年6月到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郭沫若任厅长的第三厅所属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武汉失守以后撤到重庆,任职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同时任育才学校音乐教师。贺绿汀创作了《全面抗战》《上战场》《弟兄们拉起手来》《保家乡》《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还我河山》等充满战斗热情的歌曲,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毅然离开重庆,辗转抵达华中新四军军部,为新四军将士写歌教唱,受到刘少奇、陈毅的热烈欢迎。

战地红色音乐家

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礼堂的文艺联欢晚会上,他见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称赞《游击队歌》写得好,说:“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此后,贺绿汀在鲁迅艺术学院教书,并创作了一系列革命歌曲。1946年10月任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人民文工团副团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民主主义进行曲》(或《新民主进行曲》)、《新中国的青年》,成为人民解放战争中嘹亮的战歌。

桃李满天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回到母校,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从校舍建设到教学设备,从聘请教师到录取学员,他都精心组织、辛勤操劳。还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为国家培养初、中、高级优秀音乐人才。他的音乐创作也进入新的高峰期,谱写了大量的好歌曲。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为悼念冯玉祥将军,受周恩来的委托,他根据一首民间曲子创作了曲名为《倒卷珠帘》的哀乐,震撼人心,动人心弦,后修改成常用的《哀乐》。还与人合作写了剧作《长征》,独立创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库》《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人民领袖万万岁》《军旗颂》等重要歌曲。他总结长期从事音乐创作的经验,著有《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出版了《贺绿汀歌曲选》《贺绿汀合唱曲选集》《贺绿汀管弦乐曲7首》《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书。贺绿汀一生创作了260余首歌曲。其美妙的旋律,动人的音符,流淌在人民的心里,留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宝库中。

他一生为人民事业奋斗不息、歌咏不止,坚持正义和进步,歌唱光明和真善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倾毕生心血塑造起人格的丰碑。

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病逝,终年96岁。他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一副挽联这样写道:“牧笛扬华音,战歌壮国魂,灿烂乐章谱春秋,满腔赤子心;真言荡浊流,铁骨傲鬼神,浩然正气耀日月,一身报国情。”

在上海泰安路76弄,贺老走完了自己96年的生命历程。

邵东市委、市政府曾多次对贺绿汀故居进行修缮。在充分尊重历史、尊重原貌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专业设计,对故居进行大修,并兴建贺绿汀事迹陈列馆,以此传承贺绿汀先生艰苦奋斗、爱国爱民的精神,传承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传承先生敢为人先、不折不挠的精神!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