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团队建设 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展现新作为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1-10-15 10:48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团队建设

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展现新作为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陈弘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对我省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寄予厚望,湖南农大师生深受鼓舞。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遵照省委书记许达哲对我校提出的“突出姓农为农特色,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办好学、育好人、出好成果”的要求,强化党建引领,“三高四新”战略发展要求,强化人才团队建设,把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转化成引领和带动人才团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活力,努力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展现农大新作为。

图片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风光。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强大合力

通过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工作、科技工作、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画出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最大“同心圆”。

一是围绕“三高四新”抓好理论武装。不断强化对全体师生思想认知的引领,创新学习形式,组织开展“全覆盖、多层次”的学习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重要讲话、省委“三高四新”战略部署;组织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一线了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全局高度理解“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意义,促使其对标看齐、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转化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围绕“三高四新”加强使命教育。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探索实践“1+2+3”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机制,以党委领导下的一体化农业高校思政工作格局构建为统领,一体化课程生态体系和特色项目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一体化育人队伍、平台、机制建设为抓手,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尤其是通过扎实推进耕读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师生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增进“三高四新”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认识,对基层、对农村、对农民的感情,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三是围绕“三高四新”开展情感熏陶。学校注重把握立德树人的情感维度,将大学作为一种情感教育的空间,通过建设老校门、农学星河、农字墙、修业学堂校门等校园文化景观,展现农业文明的深厚底蕴以及学校服务三农的悠久传统,让青年学子在“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启迪,得到浸染,升华思想。同时,大力推行“大国三农”通识教育,打造思政课程的三农特色,在各类课程中融入知农爱农教育,熏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想信念。

图片

刘仲华院士在安化指导茶叶新品种高效栽培。

二、强化战略引领,突破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关键领域

对标“三高四新”的战略需求,加强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堵点问题,引领支撑乡村振兴,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

一是突出种业创新优势,打造现代种业硅谷。学校依托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等优势学科,以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仲华院士为引领,重点围绕水稻、油菜、畜禽、蔬菜、茶树、中药材等重点领域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鼓励科技人员“揭榜挂帅”、协同发力、联合攻关,着力实现生物育种的创新突破,解决种源上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切实巩固湖南种业科技的领先优势。为全力建好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打造新时代湖南种业硅谷展农大作为。

二是突出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制造。针对“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基本省情,现代农业对机械化、信息化的需求,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问题,学校加强农学学科、农业工程、信息与大数据学科的交叉融合,围绕农机农艺融合、信息与机械制造融合,大力开展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破解农机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难题。选育了一批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开发了一批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研制了一批适合湖南农业生产的先进农机装备,为全面提升湖南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作出贡献。

三是突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智库支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人才培养、乡村规划、社区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急需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学校统筹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区域发展与规划、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优势,从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业基础与应用研究布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及养老改革等方面加强政策研究,为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障碍、全面提升湖南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四是突出学研产特色,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为协同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人才培养,凝聚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多元力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联合湘赣鄂渝黔5省18所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和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以省委确定的14个乡村振兴创建示范县和13个重点帮扶县为重点对象,选择我省重点培育的农业千亿产业以及区域性特色主导产业以及我校已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产业,聚焦畜禽、蔬菜、茶叶、油菜、中药材、水果、水稻、淡水渔等领域,长期、稳定实施“一个产业集群、一个责任学科、一位首席专家、一支稳定团队”的工程,通过聚合产业、政府、企业资源与学校学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全面提升片区内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水平,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图片

印遇龙院士在湖南雪峰乌骨鸡种鸡场进行技术指导。

三、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创新活力

“根植湖南,服务三农”,是湖南农业大学办学的基本价值追求。学校党委把党建工作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聚集起来、把教职员工动员起来,以组织覆盖带动工作覆盖,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为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强大支撑。

一是对标发展战略,建强学科团队。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实行“一把手”抓人才工作,通过实施校外引进和在岗培养一体化神农学者人才工程计划,充分发挥院士等高端人才的引领和聚集效应,围绕落实乡村振兴和“三高四新”战略的知识链和产业链需要,瞄准种业创新、农业机械化、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卡脖子”问题,设置人才岗位和招聘计划;通过制定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办法,赋予团队负责人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权、聘期考核权、资源统筹权、教学科研组织权,强化团队成员交叉协同、优势互补;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团队,在高级职称岗位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支持、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修订了职称评审制度、考核办法、奖励文件等,加大了对团队贡献的奖励,淡化个人考核、注重团队考核,引导教师主动融入学科团队。学校的人才团队规模不断壮大,质量持续提升。现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3个、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国家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7个。2019年以来,学校共引进中青年创新人才150人,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省百人计划专家26人、芙蓉学者22人。

二是强化高质量党建引领,助推人才高质量发展。学校通过将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建立校领导联系人才团队的“三个一”制度,即每个月走访高层次人才专家一次,每两个月开展一次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每半年到青年博士所在团队深入调研一次;定期开展“湘农会讲”学术沙龙、创办耕读书院、建设人才周转房,为人才团队搭建思想与学术交流平台,构建精神家园和舒心乐园。强力的激发了人才团队的创新活力,2020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59项,比2019年增长19项,同比涨幅达 47.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首次突破100项,创历年新高,立项数和资助率均位居省属院校前列。学校连续2年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刘忠松教授团队关于黄籽油菜基因组的解析在《Nature Genetics》发表,实现了我校该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邹学校院士领衔的辣椒育种与种质资源创新团队获评为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刘仲华院士团队研发茶叶提质增效和深加工关键技术引领我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安化成为中国茶叶税收第一县、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构建实施的茶产业“互联网+品牌”精准扶贫入选教育部首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案例;印遇龙院士团队研发的生猪生态养殖关键技术解决了肉品质量和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助推宁乡花猪成为中国“四大名猪”、选育的“湘沙猪”获批农业部生猪新品系。学校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工程科学等5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