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保靖县贯彻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与使命任务,扎实推进振兴乡村“引领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样板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抓实党的建设,建强乡村振兴“引领工程”。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动力,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固化为县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新一届县委班子先后召开10次常委会议;通过专题培训、送学上门、“村村响”、院坝会、苗歌苗鼓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教育培训。抓实理想信念教育,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精心打造“四方城”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培训党员干部1.2万余人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五个到户”为抓手,5700余名党员干部与4.65万户群众结成对子,解决“急难盼愁”问题1200余个。强力推进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支部“五化”达标率100%,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达98.82%,不合格党员清理工作经验在全州推广。坚持正确用人导向,163名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考验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12名“五方面”人员择优比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二是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工程”。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文件,做好做实政策、工作、组织“三个衔接”,坚决守住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认真落实“一月一走访”和“六查六看”制度,确保所有已脱贫户和边缘户情况清、底子明。坚持兴产业、稳就业,持续加大对保靖黄金茶、油茶、柑橘、烟叶等优势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创业就业车间建设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引导支持60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发展产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选派170名第一书记和373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所有行政村(社区)实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三是紧盯目标定位,筑牢乡村振兴“主体工程”。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和县委书记“一线指挥长”职责,整合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与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职责职能,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农办主任兼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进一步清晰了县委农办职责定位、强化了工作力量。借助省自然资源厅对口帮扶优势,有序启动100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围绕“坚持产业引领,实施兴业共富行动”“一村一业”发展思路,由县委常委会成员牵头,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推进保靖黄金茶、锌锰钒矿产品加工、白酒、陶瓷等10条优势产业链建设,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41家,黄金茶总面积达13万余亩、产值近13亿元,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9.27%和60.69%。深入实施引智聚才行动,建立“酉水人才”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9名中科院、省农科院科技专家,组建5个科技专家服务团,带培本土人才980名,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2个,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43项。加大基层保障力度,确保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干部13%,所有行政村年均经费22万元以上,村书记年均报酬4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深入实施强基善治行动,指导170个村(社区)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组建195个以老党员、老干部、老先进和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一老一小”志愿服务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四是强化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工程”。以“甘溪模式”为标杆,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开展党建+规划建设,描绘振兴蓝图。采取“支部+专业团队+群众代表”方式,科学编制《甘溪村乡村振兴规划》,计划实施政府投资类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及文旅研学等共4大类33个子项目,预计总投资6600余万元。二是开展党建+组织建设,筑强振兴堡垒。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推动村级党组织成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梯队化。三是开展党建+人才储备,培育振兴骨干。以农村适用性人才培养为抓手,强化与职业院校、农技服务机构和产业大户合作,加大群众技能培训,加快职业农民建设步伐。组织群众培训3批次,培训800余人次,培养发展种养植大户11人,建立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工程项目建设运输等5支专业队伍。四是开展党建+产业发展,增强振兴动能。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任董事长的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规模化种植和合作社经营,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有实惠”。目前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蔬菜种植170余亩、精品果园200余亩、林下药材种植30余亩。五是开展党建+乡村治理,涵养振兴底蕴。深入开展“五个到户”,广泛开展“星级农户、卫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共树文明新风尚,自觉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