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战略部署,描绘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株洲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特别是会议期间,曹慧泉书记参加荷塘区代表团讨论审议时,寄望荷塘在“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中担当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这必将成为激励全区上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作为工业老区、产业新区,荷塘区将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聚焦“一区两城”建设,争当基层治理先行区,加快建设材料科技城、现代物流城,推动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在“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作为、体现担当。
(荷塘产业开发区产业片区一隅)
(湖南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产业园一期效果图)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打造基层治理先行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要求。近年来,荷塘区创新开展“幸福荷塘”系列民生行动,率先推进“最多跑一次”、网上群众路线等改革,次第推开养老、三社联动、精准就业服务等工作,持续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观念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以数字赋能为手段,紧扣群众身边事这一“小切口”,做实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打造基层治理先行区,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在“我的幸福荷塘”民生行动上加快升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巩固、升级网上群众路线、城乡帮困、无物业小区业主自治等民生行动,精耕细作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乡村善治改革试点上加快推进。着力搭建“村党组织领导、村民大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经营、社会组织参与”的组织体系,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在智慧治理上加快探索。进一步打通信息壁垒,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面向企业和群众的移动端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创新治理,形成能满足群众期待、符合荷塘实际的共建共享共治新机制。
二是加快转型发展,建设材料科技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荷塘区制造业基础较好,拥有601、430、三一集团、汉德车桥等一批工业企业。尤其是近年来在推动转型发展中,明确了先进硬质材料、钢铁材料、智能建造材料、复合新材料四大材料主导产业,明晰了发展定位。我们将始终紧扣“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要求,主动融入长株潭东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带,围绕材料科技城建设,培育千亿主导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先进硬质材料产业。深入贯彻先进硬质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五个一”和“十二个一”实施方案,加快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园建设,聚力将硬质合金产业打造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钢铁材料产业。全力推进三一智慧钢铁城建设,支持三一集团、大明国际、大汉集团推动钢铁材料企业孵化裂变、产业生态裂变,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钢铁供应综合枢纽,培育产业新增长极。做精做细智能建造、复合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杭萧钢构三期、飞山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原材料—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全市领先的智能建造产业园;聚焦高分子化工新材料、OLED电子显示新材料、纤维增强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等,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
三是强化基础支撑,建设现代物流城。交通物流连接生产和消费,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荷塘地处长株潭核心区域,拥有公、铁、水、空“四位一体”交通体系的现实基础和优势,汇集了国联捷、韵达、智慧冷链物流园等10余个物流项目,荷塘的基础支撑将更加坚实、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我们将主动对接融入长株潭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物流枢纽建设,围绕现代物流城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加快现代综合物流中心、韵达、顺丰等物流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工业、生活、冷链三大物流板块,形成物流产业项目聚集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三一铁路专线、金环大道为重点,完善“四位一体”交通联运体系;以金溪路、金桥东路等为重点,健全园区交通路网,持续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加快数字化赋能智慧物流建设。积极建设“线上科技平台+线下传统物流”两类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快速提质升级、降本增效。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当好新时代“答卷人”。全区上下将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长期的政治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之以恒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正风肃纪,赓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为实施“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战略部署和建设“一区两城”保驾护航,为株洲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主力军、建设现代化新株洲作出荷塘贡献。
(中共荷塘区委书记 方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