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四维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1-12-13 17:44

近年来,资兴市忠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一、建章立制有力度。一是责任压实到位。持续实施市级领导联系基层党建工作点机制,坚持“年计划、月提示”,年初及时下发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每月下发工作提示。开展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工作,推动全市上下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齐心协力谋党建、抓党建。二是政策支撑到位。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文件措施。全面推广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四自两会三公开”试点,将13个200万元以下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依法依规依程序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三是经费保障到位。强化经费保障,每年村级运转经费达8361.2万元;村主干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严格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政策;实现了基层公共服务100%全覆盖;规范基层组织挂牌,实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强化村(社区)服务水平。目前,全市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共办理便民事项4200个。

二、强基善治有深度。一是党员教育深入基层。扎实开展“百堂精品党课进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百堂精品党课进贫困村”活动,选派31名优秀党员教育讲师,深入基层宣讲精品党课236场次,听课党员群众达1.6万余人次。二是网格治理深入基层。扎实推进“一网治理”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设置,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组织-党员联系户”三级党组织体系,推进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使党建重心进一步下沉,强化农村党组织覆盖。三是志愿服务深入基层。创新开展“有事找党员”活动,在重点路段、重要路口、人员集中区域悬挂“有事找党员”公示牌,在党员和群众之间架上“连心桥”。活动开展以来,志愿服务的党员帮助过往群众解决实事5000余件。

三、引智聚才有广度。一是配强班子。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选入“两委”班子,树立了重基层、重实干、重品行、重业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新选出的1033名“两委”干部学历和年龄实现“一升一降”,大专以上学历比上届多353人,增幅达96%,平均年龄下降3.65岁。同时抓实村社“两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培训班八期,培训村社干部1549人次。二是派好队伍。按照应派尽派原则,在乡村振兴中派驻第一书记57名、帮扶工作队员65名,安排133个副科级及以上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驻资中省郴单位作为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三是引回人才。通过“招募令”“挂榜招贤”“人才回村”“能人回引”等途径,动员12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和17名经济能人回村任职,作为“领头雁”披挂上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四、兴业共富有温度。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支部农场”。发挥村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项目,大力推广“支部农场+农户+企业”模式,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省级重点扶持集体经济项目村和广州红海人力集团帮扶村派驻第一书记,指导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二是利益联结,促进“共同富裕”。“支部农场”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务工,土地、资金入股分红,返租倒包,财政专项资金股权量化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在“支部农场”中成为挣薪金、收租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三是示范带动,激活“一池春水”。按照“定一个发展方案、定一批致富项目、定一名第一书记、定一名科技特派员”的原则,持续稳步推进全市“支部农场”建设,示范带动形成村级集体经济“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183个行政村有稳定集体经济收入的达100%,东江街道栗脚村集体收入达180多万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