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湘潭市雨湖区楠竹山镇聚焦党建引领,激发各级党组织活力,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深化打造“美好楠竹 精治共建”党建特色品牌,构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新机制联动,共聚发展合力
组织共建。镇党委发挥“动力轴”作用,与6家驻镇单位党组织联合成立“大党委”,建立政企“党建联翼”工作机制,明确9项职责,村(社区)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互动互带、共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事务共商。建立“1+3”工作模式,镇党委行使领导权、村(社区)“两委”行使执行权、村(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议权、各驻镇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使参与权,采取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的议事规则,先后召开联席会议6次,共同研究解决辖区内党建工作、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重要事项20余项。
活动共推。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为依托,联合驻镇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创先争优”等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今年联合江南工业集团、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织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等各类共建活动8场,实现了政企资源的深度融合。
楠竹社区党员一起共庆建党100周年
建强战斗堡垒,共铸红色内核
阵地固根。坚持资源共享,与驻镇单位建立资源清单管理,辖区图书馆、体育馆、文体活动室、会议室等资源向村(居)民免费开放。完善阵地建设,联合江南工业集团打造长达600米的党建军工文化长廊,在罗金塘村建成一处6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让党员群众“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娱乐有去处”。
党建军工文化长廊“逐梦之路”
教育铸魂。合理利用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为党员群众搭建党性教育、政策宣讲等学习平台,组织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20余场次、红色教育实践学习7场、流动党员集中学习活动2次,为行动不便党员送学上门1000余人次,以特色化、精细化的学习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凝聚了党员群众的思想共识、行动共识。
传承——年轻书记给老书记佩戴党徽
文化润心。在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美丽庭院评选创建活动中选出一批先进典型,充分营造“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组建独具特色的村社文化队伍,在楼院文化、广场文化的浸润下,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联谊活动和村社文化艺术活动20余场次,引导居民群众树立起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
激活神经末梢,共促社会和谐
网格治理。持续延伸组织触角,依托“党建+网格化管理”平台,推动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融合,织密便民服务网。全镇设立网格党支部33个、党小组65个,引导退休党员、无职党员担任楼栋长,楼栋长中党员占比42.6%,党的组织链条有机嵌入了治理末端。
体系创新。携手湘潭联通建设新型“智慧平安小镇”,通过“1+1+N”工程(一中心、一网络、N应用),创新实施集智慧管理、智慧安防、智慧民生、智慧党建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楠竹山镇全域范围综治管理、民生服务及疫情防控等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
平安创建。通过党建引领,与驻镇单位建立联动工作机,组建治安巡逻队,建立信息共享、矛盾同调、问题定商,建立联动调解体系。引入党员骨干、楼栋长、网格长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切实提升了基层矛盾化解能力,有力维护了辖区大局稳定。
校地联合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
坚持“五个到户”,共推区域民生
联系入户。按照“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的要求,采取“一联一”、“一联多”的形式,实现党员与罗金塘村292户村民群众结对联系全覆盖。党员深入结对联系对象家中开展政策宣传、民情走访,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葡萄园喜获丰收
服务暖心。设立党员先锋岗,形成“一对N”的党员联群众、群众帮群众“联帮”格局。组建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所、站,结合主题党日活动、“暖心走访日”等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年开展党史宣讲、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就业创业指导、移风易俗、科技科普、慰问帮扶和法律政策宣传等志愿活动200余场,将温暖传递至千家万户。
实事办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推进罗金塘村厕所革命,农村户厕三格池改建完成率100%;建立政企校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无断档、无空位,确保了辖区安全稳定;提质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楠湖路、楠通路改造升级,增装改造路灯、庭院灯70余盏,辖区居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