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桂阳县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引领全年工作的主题曲,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这一基点、“专题学习培训”这一着力点、“关键少数”这一重点、“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根本点,精心下好“三步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学深悟透走好“全员棋”。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基础在学习、关键在教育,突出深学细悟,丰富形式载体,精心打造了“三堂课”。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依托县委党校、蓉城讲堂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平台,精心设置和打造一批“学思用”示范课,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党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专题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读党史、知党情、讲党性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好党史学习教育“体悟课”。注重把党史教育从讲堂延伸到现场,充分利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以主题党日的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欧阳海故居、夜宿梨山纪念馆、芹溪陈列馆等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开展体验式、情景式的党史学习教育“体悟课”,通过聆听讲解、交流感悟、亲身体验、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缅怀革命英烈,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党员干部在鲜活体验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极大地激发了奋进力量。上好党史学习教育“网络课”。依托“红星桂阳”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百年党史天天读”专栏,及时转载《党史上的今天》等党史学习教育,动态宣传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的经验做法,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掌上云端“网络课”,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随时随地随身“掌上”学习。截止目前,共转载发布《党史上的今天》信息200余条,动态编发推介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做法80余篇,累计有42万余人次进行了线上学习,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红色教育走好“传承棋”。红色资源是鲜活的价值观、形象的教科书。桂阳县坚持把“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相结合,按照“一馆两线八个基地”的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思路,充分深挖、整理红色村落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扎实推进欧阳海故居、夜宿梨山纪念馆、芹溪陈列馆等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切实打造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红色教育矩阵,成为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同时,精心打造一批本土红色文化精品,以红军“夜宿梨山、秋毫无犯”、英雄欧阳海人物事迹、丰加书院等红色故事为蓝本,制作“夜宿梨山”湘剧小戏、《欧阳海》电影、《丰加书院育新苗》专题报道等党史教育文艺作品,筹备制作王淑兰同志在桂阳从事地下革命斗争电视纪录片《为把春来报》,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征文大赛”,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追寻桂阳“红色记忆”历史脉络、感悟独特的文化魅力中牢记初心使命,争做“红色筑梦人”。
办好实事走好“务实棋”。注重把学习成效转化成工作实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全过程,用一件小事、一件暖心事守初心、担使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实起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以“我为企业解难题”为依托,26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一把手走流程”体验办事活动,通过变换角色,换位思考,从中发现群众、企业办事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并立行立改优化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把企业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企业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开展服务企业实践活动60余次,解决问题90余个。以“农家夜话”为载体,广泛开展“你说我听、你问我答、你评我改”系列活动,各级党员干部在村部屋场、农家小院、休闲广场与群众促膝长谈、问计问策、帮困解难,“零距离”听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实打实地为民办事。广大群众围绕“家乡发展之我见”“乡村变样大家讲”“移风易俗我先行”等进行建言献策。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农家夜话”活动753次,累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000余场次,收集基层群众在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生态发展、疫情防控等方面各类意见建议、困难问题4000余条,解决处理问题3000余个,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