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突出“四个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1-12-30 18:31

桂阳县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朝着锚定的争创“全国百强县”奋斗目标,突出“四个引领”,着力把党的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让乡村振跑出“加速度”。

强化政治引领,压实乡村振兴“责任链”。始终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以强有力的措施促责任上肩、事情落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筑牢组织体系“保障网”。高规格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构建起“书记主抓、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各方协作”的推进机制。22个乡镇(街道)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专门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配备振兴专干,确保有人谋事、有人管事、有人做事。二是把好顶层设计“方向盘”。结合桂阳实际,高标准编制《桂阳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五年“过渡期”锚定任务、明晰方向、擘画蓝图。同时,探索创新“三个一”提示工作机制,聚焦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每月下发1次工作提示,每月组织县直相关行业部门进村入户集中开展1次以上的政策指导和问题排查,每月下发1期工作通报,确保了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三是厘清推进落实“责任田”。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并注重把脱贫攻坚形成的好机制、好做法、好经验衔接到乡村振兴中,继续推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制度,高效有序推动了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强化组织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突出支部“五化”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大基层供给保障,切实筑牢了乡村振兴“桥头堡”。一是抓实支部“五化”建设。大力实施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工程,提质打造了40个“五化”建设示范样板村,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五化”建设整体提升。集中新一轮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全县1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完成县级初步验收,问题全部整顿到位。二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投入各级资金5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192个,依托平台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一门式”便民服务窗口,并将57项服务群众事项审批权下放到乡镇(街道)、25项受理权限下放到村(社区),全面推行“窗口受理、网上办理”模式,实现“一站式受理”“一门式服务”。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受理办结审批服务事项20万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100%。三是加大基层供给保障。逐年提高村级运转经费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待遇,2021年村、社区运转经费分别达到30万元、45万元,村干部平均工作报酬达到3141元/月、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达到3517元/月,并按月考核打卡发放。同时,注重对村(社区)干部的关怀,每年组织村(社区)干部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使村(社区)干部能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当中。

强化人才引领,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理念,建强用好村级干部、驻村干部、乡土人才“三支队伍”,不断增强“领跑能力”、注入“发展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一是选优训强乡村干部增强“领跑能力”。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到40.9岁,大专以上学历748人,较上届提升15.9%,乡村振兴“前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尤其是针对换届后全县有1180人首次担任“村官”的现状,创新实施“村官导师”帮带制度,为1180名“新任村官”选配导师1593余名,通过手把手的帮传带,切实增强了村级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领跑能力”。二是选优派强驻村干部注入“发展动力”。按照“因村派人、尽锐出战”原则,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68名、工作队员116名,组建68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分别派驻到22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村、2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及20个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村,脱产开展“八个推动”帮扶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三是盘活用好乡土人才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先后培育和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642人,培养种养能手等土专家和田秀才2600余人、直播带货人才300余人,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全面激发了乡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强化产业引领,打造乡村振兴“动力源”。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和发展新兴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一是“一村一策”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制定出台《桂阳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建200万以下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暂行办法》,明确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已在5个乡镇的9个村开展试点推进。鼓励和引导各村立足资源资产禀赋和区位优势,一村一策发展仓储物流、特色种植,重点抓好了28个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推进,拉动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在全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目前全县集体经济为零的村已全面消除,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由原来的186个减少至25个。二是“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广“三链”党建模式,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联结方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120余万亩,创建特色农业标准化基地27个;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86家、家庭农场1177家,带动1.3万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三是“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业态。坚持党建引领新领域新业态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全县休闲农庄及农家乐发展到195家,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价值链。同时,注重加快推进农商融合,抓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电商企业平台,举办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28场次,销售流峰灰水粽、白水酸辣椒、和平豆腐等73类本地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金额2841万元,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