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北湖区:党建引领新动力 乡村振兴新样板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01-28 09:13

近年来,郴州市北湖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坚持政策向乡村振兴倾斜、力量向乡村振兴集中、资源向乡村振兴整合,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的生动局面,在新征程中以党建引领为新动力,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北湖“新样板”。

一、聚焦系统衔接,扛牢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思想引领不停歇。北湖区委将“率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写入全区“三二一”发展战略,作为北湖区“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指导思想。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防止脱贫攻坚胜利后松气歇脚的想法,不断增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自觉。二是精心谋划不盲目。加强统筹协调,科学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北湖区2021年乡村大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总体要求,围绕产业大振兴,全面实施“五大过亿”产业项目,推进“六大强农行动”;围绕人才大振兴,制定“北湖人才”行动计划,开展人才“四百”工程;围绕文化大振兴,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生态大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行动;围绕组织大振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动态清零。三是责任捆绑不放松。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逐村走访”、观摩交流活动。组织成立5个督导暗访组,强化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把乡村振兴落实情况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增加考核权重,强化结果运用。

二、锻造过硬队伍,鼓足干事劲头。用乡村振兴统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选好配优乡村干部队伍。把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去年在全市率先高质量完成村(社区)换届选举,“两委”平均年龄38.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6%。从区直单位、乡镇(街道)公开选派了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调整不胜任不合格村(社区)干部4人。把最优力量集结到乡村振兴一线,从“五方面人员”中择优比选了4名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全区4个乡镇,班子普遍年富力强、文化素质高,其中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达72.7%,35岁以下干部占36%,班子平均年龄35.5岁,乡村振兴“前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二是派强用活驻村帮扶力量。按照“应派尽派、尽锐出战、分类派驻”的原则,调优配强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全区共派出29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其中脱贫村11支,乡村振兴任务重点村2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3支,其他类型村13支,共派出工作队员73名。为全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和其他已脱贫村明确区级联点领导、包村单位,确保每个村都有一名区级领导联点,有3—5个正科级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包村帮扶。三是抓牢做实全员轮训计划。围绕提升履职能力,对476名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开展了三期全覆盖任职培训。实施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全员轮训计划,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举办乡镇领导班子、村(社区)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软弱涣散党组织第一书记、下派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18期,培训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切实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战本领。

三、筑牢战斗堡垒,推进融合发展。把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深度融合,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一是示范创建强引领。完善“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组织-党员联系户”的农村党组织体系,制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制度。深化拓展示范创建行动,设立郴仰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和13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常态化开展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对摸底排查的4个整顿对象,严格落实“四个一”措施,逐村选派第一书记,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整体过硬。二是传红推绿转动能。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以邓华将军故居为核心,打造龙广洞苏区、十八红军烈士墓、太白洞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发挥空港区域优势,按照“村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土专家”发展思路,沿西河串联塔水、吴山、三合、招旅等地,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举办2021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利用仰天湖大草原、小埠、万华岩、四清湖等绿色资源,依托村级党群阵地设置绿色生态游精品线路,推动民宿、自驾游等新业态的发展。去年以来,全区引进文旅项目7个,投资达36亿元。三是村社互助促提升。村、社区之间围绕“基层组织共建、党员教育共管、经济发展共促、社会治理共抓、文化活动共办、后备力量共育”,采取“一对一”结对的方式,签订互助合作书,构建结对互助机制,开展互助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在理念、人才、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挖掘农村旅游资源、农副产品、生态环保、富余劳动力等方面的潜力。去年以来,全区77个城市社区与84个村开展了结对互助活动,实现城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是基层治理增实效。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党组织领导作用有机嵌入乡村治理。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村规民约修订率达到100%,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部建立“一约四会”制度,不断提高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力。组织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净化、美化、亮化,共拆除危旧房37621.81平方米,新建农村大型公厕8座,焕发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气象。

四、释放人才活力,积蓄持久动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以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一是创新政策引才。制定出台《2021年北湖区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北湖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契机,按照“双向选择,按需选派”的原则,共从省、市、区三级选派了42名科技特派员进村开展科技帮扶,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6人(含支教3人,支医2人,助力乡村振兴1人),分配免费师范生81人,以人才集聚高地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搭建平台育才。深入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加大项目“领头雁”培训力度,去年共52名农民大学生入学,组织19名中小微涉农企业负责人参加郴州市农业创业创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专业化生产培训。积极开展远程学习教育,推动信息技术进村入户,在全区建立远程教育学习站点152个,参学人数17421人,共培育了粮食生产、蔬菜种植、草莓栽培等职业岗位新型职业农民774人,培训农技特岗定向生12人。全区新乡贤人才库在库人数214人,乡土人才达245名。三是优化环境留才。提高基层帮扶人员补助,对考核合格的科技特派员每月发放300元补助,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成员按照100元/天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实施奖励政策,去年已对5名优秀乡村人才按1万元每人的标准进行了一次性奖励。坚持“定期议才”“人才主题日”制度,落实职称评定、入学就医和健康体检等“一站式”服务,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不断优化人才环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