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探索系统构建“智慧人才”一站式平台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2-02-16 11:35

近年来,常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跟数字科技发展步伐,借力云上大数据分析,系统构建“智慧人才”一站式平台,塑造“互联网+人才工作”新格局,有效解决人才工作中底数不清、分析滞后、服务不优等问题,全面提升人才工作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平台上线以来,全市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才1260人,同比增长15%;新入选中央、省人才工程67人,同比增长17%;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新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45家,同比增长11%;申请国家专利500多项,同比增长12%。

图片

人才引进政策兑现大会

聚焦精准高效 按岗择才实现“一键优选”

创新人才信息数据库设计和运营模式,细化人才分类标准,科学界定人才属性,有效解决了人才认定模糊、分类体系混乱、信息更新缓慢、岗位筛选困难等难题。

数据全息构建。建立1个人才全息数据采集总库,其中包含学历、职称、技能等级、获奖情况、入选人才工程情况等25个全维度人才信息项。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模型分析,形成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等10类人才信息子库,实现对全市人才的精细化分类和管理。目前,平台集中收录了全市4500多家企事业单位信息,存储了2万多名各行业人才的全息数据,摸清了全市人才队伍的“家底”。

信息动态更新。创新建立“自主随时更新+集中定时更新”的信息更新机制,“自主随时更新”由人才个人依据自身工作学习状态随时更新个人信息库,“集中定时更新”由各级各部门集中采集人才信息后统一上传,通过政府主导和人才自主两种方式,实现人才信息的动态更新。平台上线后,有4819名人才自主在平台登录注册,更新个人信息12000余条。

岗位智能筛选。开发“智能选才”功能模块,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实际,对口设置了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技能等12类筛选条件。人才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设定多种条件组合,快速准确地实现“一键选才”。目前,平台已为中联建起、响箭重工、三金制药、中车新能源等50多家市内重点企业,筛选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600多人,到岗适配率达90%以上。

聚焦全面系统 供需指数实现“一图可识”

以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扣关键性结构性人才信息,构建人才数据分析图,全面系统地展现全市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为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提供准确数据支撑。

人才结构实时分析。内置“人才大数据分析”功能模块,对最新人才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全面展示全市人才队伍的性别组成、年龄组成、学历组成、单位组成、地域组成、职称组成、政治面貌组成、技能等级组成等8类结构情况,通过不同的分析角度,生成饼状分析图、树状分析图等图型,使人才主管部门全面掌握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针对平台对全市人才队伍结构的分析研判,先后出台了《关于引进优秀人才服务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实施意见》等16个工作文件,形成惠及各层次各领域各类别人才、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的人才政策体系升级版,人才政策体系精准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问题建议实时反馈。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人才主体可根据办理事项真实感受,给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评价,评级数据实时更新,形成汇总统计图。同时,建立意见建议反馈体系,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和人才自身对人才工作的反馈意见。通过平台系统监测,人才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能及时掌握人才办理事项进度和当前人才发展环境的满意程度,并针对问题节点进行优化,实现服务提质,秒级反馈。按照精准务实、雪中送炭原则,先后对人才分类引进和配套保障措施进行调整优化,目前,累计为263名人才解决教育、住房、医疗、户籍等各类问题400多个,全市人才工作服务质量满意度达95%。

引才趋势实时研判。根据对比近5年来全市引进人才历史数据,清晰绘制人才流入趋势与走向示意图。全面梳理、精准预判企业人才需求,确定引才重点、调整引才政策、制定引才目录,积极与企业数据库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据统计测算,全市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契合度达70%以上。

聚焦便捷贴心  政策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围绕快捷便利的人才服务,全力打造人才政策公开、申请、审批的线上“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推动匹配智能化。针对不同类型人才,梳理出“高学历人才工作和生活补贴”“产业精英人才创新创业补贴”等14类人才政策。突出智能匹配、智能推荐,平台自动分析筛选符合申报条件的所有政策,并按照“从高、从优、不重复”原则提出合理化申请建议。目前,平台已为558名人才匹配出适合申请的人才政策。

推动申请便捷化。按照“能少尽少”的原则,开通人才认定、补贴政策线上申请渠道,各类人才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在平台系统内提交申请表格、上传申请资料,无需打印纸质资料,也不需要到窗口办理有关申请事项,申请办理进度可在个人信息后台随时查看。平台上线后,先后有192名人才和3家企业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填写申请表格、上传申请资料。

推动审批信息化。将人才资料的审核从“线下”搬到“线上”,依托“一门式”服务,全面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申请资料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在各个职能部门间流转审核,审核结果实现自动反馈、汇总归档,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平台已完成84名人才线上申请事项办理,发放各类人才补贴500多万元。

聚焦科学规范  跟进考核实现“一表定档”

建立以跟踪、考评、培养、服务为一体的人才成长体系,准确掌握人才最新动态,科学制定最优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激发引进人才的干事创业激情。

建立考核数字模型。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根据行业工作特点,建立可视化的人才“业绩表”“能力表”,将人才具体表现、技能、价值等用数据进行量化,直观展示人才的专业技术、组织协调等能力,真实反映人才具体价值和发展潜力,为各单位培养、选拔人才提供参考。平台上线后,已对全市315名人才开展考核评估,为50多家企业单位出具人才意见160多份。

完善科学培养机制。依据数据化考评结果,综合分析人才最优发展方向,结合全市重点项目规划、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以部门、岗位为类别,设置岗位核心技能培训、行业知识拓展等培养课程,全面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质,引导各类人才高效精准配置。平台上线后全市累计开展各类人才培训班13000多人次。

畅通良性流转通道。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互通互认、共享共建的人才流转机制,将专业技能、岗位需求作为主要流通依据,让不同单位、企业之间人才双向流通更加规范、便捷,让每一个入库人才的每一次流转都有记录可查,有数据可依,确保人才得到最适合的岗位,企事业单位收获最需要的人才。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