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近年来,涟源市坚持在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下功夫,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三治”融合规范基层社会治理、榜样示范引导基层社会治理、强化人才支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筑党委主导的社会治理格局。涟源市委提高站位抓落实,强责任强基础,强化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围绕乡村振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建组织优势,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创品牌”的工作思路,聚焦基层组织、乡村人才、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五大任务”,构建市、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等适合涟源市情的社会治理思路。推动形成社会各方力量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两新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自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碎片化”到“体系化”的根本转变。
注重以“三治”为抓手,打造规范有序的社会治理环境。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网格党建为载体,以“屋场会”群众工作法为抓手,以“五个到户”、积分制公益银行等为补充,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系统治理体系初步成形,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依靠“屋场会”开展议事评理、化解纠纷,推广红黑榜、道德评议会等做法,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推进自治、法治、德治高度融合,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治理。
突出榜样示范,厚植文明和谐的乡村治理思想根基。抓示范带动锻造先锋团队。着力构建党员示范岗、示范团队、示范单位、示范产业等示范体系,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户、文明村、优秀保洁员、“五星乡村党组织”等创建活动和“五好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推荐表彰“好媳妇”“好儿女”“好乡贤”“孝亲敬老之星”等先进模范,充分利用乡风民风淳朴有利氛围,引导先进模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注重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通过实现群众利益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公民意识、集体意识,感恩党、感恩国家,农村中邻里互助、凡人善举、好人好事纷纷呈现,体现了淳朴乡风民风对基层治理的助力作用。
强化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好“组合拳”,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本土人才培育,围绕“引育留用”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开创性措施,不断积蓄发展后劲,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将各类人才聚集在涟源经济发展产业链上。开展“产业发展当先锋,乡村振兴显身手”活动,着力在产业一线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选派22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项目服务专员,深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一线推动产业发展,着力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将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着力打造一批思想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铁军队伍,为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发展打好人才基础。涟源市依托果蔬产业、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以村“两委”干部、党员种植养殖大户为重点,在各村建立合作社、工作队,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选派科技特派员,每年对其进行专题培训,帮助提高认识、认清不足,总结经验、理清思路,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信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