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份以来,慈利县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培训+一线教学+云端交流”等多种形式,打造农村党员冬春训“特色课堂”,着力提升广大农村党员综合素质,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信念课堂”浓党味
“营养套餐”内容丰。“侯书记的党课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党组织建设,带领党员群众找路子、谋发展,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今天印象最深的是家规家风家教的课程,我认真做了笔记,回去之后好好讲给孙子听......”此次培训聚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家规、家风、家教”、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内容,精心设置培训课程,推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家风培育”等多样化“营养餐”,引导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筑牢信仰之魂,补足精神之钙,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蓄力量。
慈利县农村党员冬春训集中培训主会场。
“拄杖听课”感人深。冬春训开课的第一天,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在三官寺土家族乡苗岭村,86岁的吴子贵和82岁的廖麦初两位老党员脚穿雨鞋、手持拐杖,来到村部按时参加冬春训。“村干部通知村党支部可以送教上门,可我们在党几十年,只要是党的召唤和需要,我们从不会推辞和逃避,别看我们人老了,但思想和认识还没老,我们将时刻听从党的教诲和指导,时刻了解党的新政策和新要求,为年轻党员作表率,发挥好自己的余热。”在全县427个村级分会场,许多老党员来到培训现场认真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忠诚。
“感想交流”悟初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青年基层干部,我将立足岗位职责,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各分会场党员学理论、悟原理、谈感想、话发展。象市镇坼岩村驻村工作队员徐江志表示:“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补强本领上的短板、能力上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本领,助力坼岩村的乡村振兴。”
“一线课堂”添鲜味
上好致富课。“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优势去谋划村集体经济项目,切实让项目带动就业、增加收入……”,甘堰土家族乡开展体验式培训,组织党员参观上马墩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大米加工厂,基地负责人为参训党员讲解水稻种植技术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收效良好。各乡镇邀请行业部门专家、业务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深入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讲政策、传技术,积极引导党员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上好先锋课。“大伙加油干,尽快恢复群众出行道路......”溪口镇部分山区村组织党员开展道路除冰扫雪志愿服务活动,把抗雪“战场”变成实践“课堂”,消除道路积雪、安全隐患,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让广大党员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锤炼党性、诠释担当。
上好“炉边”课。“我年龄大了行动不便,组织上门给我送书、送资料,让我感到非常暖心,入党68年了更要坚持学习。”在零阳街道万福村3组老党员顾成金家中,万福村“两委”干部围在火炉边为顾奶奶逐条逐句讲解学习资料。通过上门送学服务,为更多高龄党员提供了学习的便利,搭建了沟通桥梁,确保冬春训每一位老党员“不缺课”“不掉队”。
慈利县溪口镇开展扫雪志愿服务活动。
“云上课堂”有新味
“指尖”促学。“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党员同志,现在微信扫二维码就可以同步观看直播课程。”正在组织党员开展培训的零溪镇墨园社区党建专干在党员微信群里这样说。自冬春训开展以来,各基层党支部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党员微信学习群等开展网上教学,将课堂搬到线上,把“面对面”变成“随声听”,为流动党员、残疾党员等群体获取新理论、新知识开拓了新渠道。“由于疫情原因,今年没有回家,通过微信观看党课直播,与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交流,虽然我人在外地但同样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小小的手机屏幕前,凝聚着千余名流动党员的力量,“指尖的思想”将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空中”送学。“大家早上好,今天的理论宣讲现在开始......”早上9点,阳和土家族乡夹石村的“村村响”广播准时响起,每天早晚2次为群众播送理论知识、政策法规,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原汁原味送到百姓耳边。“现在忙生产,在田间地头就能听到国家最新的政策,还能听到农业生产的知识,对我们老百姓太实用了。”通过“村村响”广播,各村(社区)党组织及时把冬春训培训内容送到田间地头,让广大群众也能获取最新政策信息,进一步扩大了培训覆盖面,增强了实效。
慈利县零阳街道万福村“两委”干部为老党员上门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