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增强一线工作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月24日,衡阳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来自市直单位、驻衡高校的135名优秀年轻干部走进阔别已久的校园,接受岗前培训。
吹响干部人才下沉的“冲锋号”
衡阳市探索干部培养新途径,畅通年轻干部人才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人才从一线来成长渠道,首创干部人才成长“长回路”机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分批下派万名干部人才到一线担任组织振兴指导员、乡村治理指导员、产业发展指导员、民生事业指导员。本次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就是落实“长回路”机制的具体行动,也是衡阳“人才雁阵”行动——“万雁入乡”计划的关键一环,为干部人才下沉吹响了“冲锋号”。
这些被寄予厚望的挂职干部选拔条件是什么?又是如何选择的?对此,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选派的人选上,衡阳坚持高标准、高层次、年轻化,这次选派下去挂职的135名优秀年轻干部,都是经市直单位和驻衡高校研究推荐、市委组织部面谈筛查确定的,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还有4名博士,35岁以下的干部占一大半,将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
培育“万雁入乡”的第一支“生力军”
白天带着问题听、看、问,晚上奔着问题思、写、谈。“农村基层党建业务”“乡村振兴工作”“农村平安建设”“驻村管理”“乡镇工作”……既有省市领导的专题辅导,引导学员们夯实理论基础,把握发展格局,加压奋进;又有90后乡镇党委书记的现身说法,让“书记讲给书记听”,学员们感受更加直观;也有设置分组讨论,撰写学习心得,编发学习简报,推动学思践悟相结合。
“培训课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我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提高能力提供了很大帮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发改委下派干部龙潜表示,自己已做好随时“上岗”的准备,将努力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
“我的初衷是为基层、为群众做点事”,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康乐坦言,自己是农村工作的“新手”,这次培训备受鼓舞和启发,将带着所学所思到基层一线,把理论知识与群众所需紧密结合,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当好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强一化”建设的“排头兵”
培训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更高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的开始。
“我不担忧乡镇的边远、条件的艰苦,只顾虑能为乡村振兴和人民群众做多少事、贡献多少力量”,市纪委监委下派干部刘志刚主动请缨到边远乡镇,以实际行动展现担当作为。
“我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挂职锻炼当做自我提高、展现作为的难得机会,把挂职当任职干,当好乡镇人、当好好学生、当好好助手,扎下根、沉下心来干好各项工作。”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下派干部谢莹表示。
连日来,学员们笃学静思、充电蓄能,既学习了科学理论又掌握了实操本领,既明确了目标任务又学到了方法路径,既为抓紧当下加了压力又为开创新局添了动力。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形成共识,将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融入加快推进衡阳中心化进程的生动实践,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挥洒青春、建功立业、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