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耒阳市创新建立科级班子及干部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突出抓两头、带中间,推行重点关注、跟踪管理“两类”台账,着力破解优秀干部储备不足、发现不及时和懒政干部管理手段不多、处置不到位等难点,不断夯实选人用人工作基础,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坚持科学谋划,创新研判机制
坚持考人与考事结合、“期末考”和“平时考”结合,调整优化分析研判体系。
研判对象全员化。将全市公职人员全部纳入分析研判范围,按照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3个类别,党政正职、优秀年轻班子成员、其他班子成员、优秀或较差一般干部4类人员,综合管理和专业技术2类岗位,分类分岗位进行分析研判。
研判内容精细化。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明确分析研判具体内容,涵盖“政治坚定忠诚、班子团结有力、工作实绩突出、作风真抓实干、口碑干群公认”5个方面标准、“25个是否”具体评判要点,在此基础上,突出对优秀班子和年轻干部、存在问题较多需引起高度重视班子和干部的分析研判。
研判时间定期化。定期分析研判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研判时注重“兼容”各类考核事项之间的时间“断层”,实现各项考核时间上的“无缝对接”,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的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研判队伍稳定化。实行分片联线联系制,成立4个分析研判组,由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任组长,牵头带领分管组室干部,定点联系相应单位,形成一套人员相对稳定的考核工作队伍,既延长班子队伍考察周期,又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有利于深入细致掌握班子队伍情况,切实提高工作质效。
突出考准考实,增强研判质效
坚持有效延展考核触角,优化方式方法,切实解决干部评价“千人一面”的问题。
多渠道考察了解。通过谈心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明察暗访等方式,结合政治建设考察、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党建述职评议、巡视巡察、任期责任审计等工作成果,对各科级单位深入进行分析研判,全方位了解掌握全市各科级班子和干部的真实表现。截至目前,共走访谈话各级干部2086多人,查看现场130余处,调阅资料1650多份。
多层面听取意见。每季度至少两次征求联点或分管县处级领导的意见建议;组织召开座谈访谈会,认真听取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和二级机构负责人等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服务对象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建议。通过多层次听取各方意见,力求获取干部评价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多维度精准成像。分析研判组根据实地考察了解和听取意见掌握的情况,对科级班子和干部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并在调研报告中客观化、形象化、个性化地对每个班子、每名干部全面精准“画像”,多维度呈现科级班子和干部的特点、亮点和缺点。今年以来,共形成干部队伍综合分析报告120多份,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用具体实例精准成像。
聚焦成果运用,树立鲜明导向
建立科级班子和干部重点关注和跟踪管理“优劣”两类台账,畅通“上”“下”两条渠道,给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干部贴上护身符,给不在状态、得过且过的干部戴上紧箍咒。
坚持正向激励有力度。将评价为优秀的科级班子和干部纳入重点关注台账,每半年向市委书记专题办公会汇报,提出具体的培养方向及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建议。今年以来,将18个运行较好科级班子和107名优秀干部(专业技术岗位51名、综合管理岗位56名)纳入重点关注台账并适时提拔使用。
坚持逆向调整动真格。将存在问题较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科级班子和干部纳入跟踪管理台账,加强日常跟踪管理。对存在一般性问题的干部第一季度进行组织约谈,第二季度仍未整改或者是出现新问题的,下发部长督办函督促限期整改,第三季度对账仍未彻底整改到位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出调离、降职、责令辞职和免职等组织处理意见或建议;对存在问题比较严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实时进行组织处理。截至目前,11个运行较差班子和48名表现较差的干部纳入跟踪管理台账并已进行组织约谈,3名表现较差、工作不在状态的正科实职干部就地免职或调整。
坚持服务大局见成效。坚持把“干部定期分析研判”作为推动耒阳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2021年,通过分析研判,一大批政治坚定忠诚、勇于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被提拔或进一步使用,有力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总投资10亿元的中集新材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不到一个月,开创了耒阳重大项目引进签约并落地开工最短的先例,成为耒阳以推行“干部定期分析研判”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