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比喻,“政治表现就是干部之船的帆,经不起风浪的考验,一旦帆断了,船再好,也驶不远。”
如何才能把政治标准在村干部身上画准描实?涟源市委组织部制定村(社区)“两委”班子政治建设考察综合分析研判机制,把对村干部的政治建设考察摆在工作重中之重,突出政治标准,以政治能力素质选人用人,对全市504个村(社区)3749名村(社区)干部和1154名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政治建设考察和分析研判,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防止那些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将政治上的“两面人”从队伍清除出去。
细化考察指标,指明“考什么”
政治标准是考察评价村干部的第一标准,要从根子上破除政治上“两面人”具有的隐蔽性和抽象性,必须先“画像”,剖析其“脸谱”特征,明确政治表现正反向标准,让其可界定、能评判,察得实,从而更加便于考量评价。
涟源市将政治建设考察指标进一步细化,把准政治内涵,把“8个方面”“6个是否”作为考察的基本标尺,让村干部考察在政治标准的具体内容上有所侧重点,避免套路化和脸谱化,把相对抽象的大概念变成可衡量、可评定的细指标,让村干部政治素质标准可界定、能评判。推出“123”工作法,有效增强政治建设考察针对性与操作性。1即“1评”,即述职后组织民主评议,科学设置“两委”班子8项指标和“两委”成员5项指标,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组织“两委”班子成员、监委会成员、议事会成员、村(居)民小组长、党员、村(居)民代表参加民主测评。2即“2听”,听取班子运行情况自我评估报告,重点听“两委”班子及“两委”成员谈2021年换届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听取个别访谈中群众对“两委”班子及成员的评价,政治建设开展以来,涟源市共进行个别访谈5000余人次,全面真实反映了“两委”班子总体运行情况和成员个人现实表现情况。3即“3看”,总体看“两委”班子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多个方面表现情况,重点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班能力、模范作用、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综合看“两委”成员任期内政治表现、服务能力、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将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常。
强化结果运用,确定“怎么用”
“考”是基础,“用”是关键,对政治素质不合格的村干部坚决不用,坚决把“两面人”揪出来,根据村干部政治表现状况,对考察中发现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谈话,及时抓早抓小,防止“小病”变“大病”。
建立考察清单,服务班子建设。根据考察情况,实事求是地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客观评价,“两委”班子和“两委”成员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分类确定考察等次。建立政治建设考察负面清单,为每个考察对象画出特点鲜明的“政治画像”,点对点、面对面地反馈给被考察者,并将整改情况纳入市委组织部党建调研的重要内容。
纳入工作评估,传导政治压力。将班子政治建设考察测评结果和民主测评结果进行分类排名,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同时将考察结果作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确定、党组织书记述职、评先评优、选人用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及时调整使用,激励担当作为。着力推动政治建设考察成果运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政治建设考察把关作用,对考察中发现的政治上不合格的“两面人”实行一票否决,切实用好干部政治建设考察成果,真正实现“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对“政治体检”不合格的干部,一律不予使用,涟源市此次政治建设考察将综合评价为一般、差的21个村(社区)确定为2022年度软弱涣散党组织,共对全市不合格、不称职的25名村(社区)干部予以调整撤换,其中撤换党组织书记9人,切实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建立长效机制,明确“怎么做”
不断丰富政治建设考察的内涵,注重搞好结合文章,力戒形式主义,发挥政治引领的作用,对所有村干部做到一视同仁,建立起长效机制,激发广大村干部工作热情,推动主动担当作为。
注重方向导向,坚持政治属性。为确保政治建设考察不落俗套、不流于形式,与其它考察考核真正区别开来,从考察组的组建就注重抽调政策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强的人参与考察,无论是考察方案、考察内容,还是谈话内容,都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都奔着主题去,盯着考题找,确保政治方向不偏、不虚、不走样,真正把政治表现具体化、形象化。
注重常态长效,健全政治监督。坚持政治建设考察动态管理,涟源市委组织部以部领导为组长,组建5个常态化督查组,注重在平时考察干部、发现干部,将考察视角向外、向下延伸,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聚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两个作用”发挥,涟源市委组织部抽调精干力量,精选网格“宣传员”2070人、驻企“特派员”169人,组建10个督查工作组,现场走访督导20个乡镇(街道)、55个村(社区)、65个企业,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平时考核、日常考核中识别了解干部的成果,强化对干部的政治监督、持续监督,不断丰富政治建设考察的内涵,真正把干部政治上的一时表现和一贯表现识别清楚,及时把伪忠诚、两面性的干部辨别出来,把真担当、真作为的干部发现出来,确保政治建设考察富有生命力和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