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它以数字化赋能,开启乡村振兴新模式。近年来汝城县积极探索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效果。
数字乡村织就基层治理一张网。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人,乡村振兴不能漏一户、不能落一人。汝城借助国土资源大数据,以自然村组为单位织出基层治理一张网;将自然村组巷道划为网格线;按照一户一宅标准,标注村民居住位置、公共区域位置、休闲区等,将其划定为网格块,并将“一网治理”示意图粘贴在村组显著位置。网格块中标注党员户、脱贫户、普通农户、重点森防户,方便政策落实、宣传;标注巷道长、森防员、民兵、村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流动党员,方便群众找其办事。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推动构建基层治理一张网加速升级。
数字乡村搭建智慧乡村一平台。智慧乡村更重要的是以“数据”跑路,实现高效管理、村居安全。汝城县委组织部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相关会议,邀请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通信公司介绍数字乡村模式,供各乡镇、村选择。目前,14个乡镇均有行政村开展数字乡村平台建设。村居装上了智能探头,村容村貌在平台一目了然,村重点区域(森林、湖泊)在平台一览无余,农户院落在平台和农户手机端随时可看。森林防火特防期,镇村干部看手机上的实时村庄动态,可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火险,及时组织人员扑救。疫情防控期间,根据巷道人员显示,村干部可第一时间发现外来人员;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更新,可及时掌握在村群众接种疫苗、红黄码等情况,上流村一群众健康码突然转为黄码,自己不知道,大数据平台显示黄码,村干部迅速追踪,找到该群众,及时管控,落实三天两检。在外子女通过手机终端,可实时查看家中情况,淇岭村一独居老人子女,在老人平时活动时间未看到老人,晚上没有开灯,心中怀疑,打电话给邻居进门查看,发现老人摔倒在地起不来,幸好邻居赶到,及时送医。除此之外,智慧乡村项目建设,还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不少于3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数字乡村助推公共服务一门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汝城县推行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通过直接赋权、委托下放、服务前移,将164项服务事项赋予乡镇,34项高频服务事项直接到村。通过“五有标准”、“五办服务”模式,让数据网上跑,实现群众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就可办成事。
数字乡村实现电商经济一网通。汝城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产量高,只靠自产自销,经济很难上去。汝城县人才办、人社局与中国中铁联合举办电商培训、直播带货培训,通过引导和扶持,推动助农增收、地区经济发展。热水村党员范奕凤开展直播带货,收集附近群众农副产品,自己富带动群众富。
(供稿:中共汝城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