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广济桥社区:携手爱心餐饮企业,打造全区首个老年人“共享食堂”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05-09 18:02

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侯家塘街道广济桥社区居民刘建军很苦恼。平日里,5岁的孙子在幼儿园搭餐,女儿工作忙也很少回家吃饭,对于68岁的她而言,如何轻松实现从“吃饱”到“吃好”,成了心里最大的“结”。

“动手下厨,买菜切配蛮麻烦;在外吃饭,又怕东西不干净。”刘建军快人快语,道出了如今许多老年人的知心话。

一边是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一边是建设“老年食堂”,面临场地紧缺、“造血”不足等难题,给老年人晚年频频“添堵”。

如何破题?

“这边,部分餐饮门店在疫情形势下‘日子难过’,店里都坐不满;那边,老年人吃饭问题亟待解决。为何不破立结合,试水携手餐饮企业,打造地理位置和空间位置都共享的老年食堂?”广济桥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熊灿说到。社区下辖省林业局宿舍、机研所宿舍、鸿园小区等十余个老旧小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40余人,80岁以上老年人260余名,属于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社区。去年上半年,社区入户走访发现,部分空巢、高龄老人存在“吃饭难”问题,多数独居、失能和失智老人就餐质量不高……

2021年7月,社区党委结合“党建聚合力”工程,以聚力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与辖区爱心餐饮企业“结对子”,“以奖代补”引导水故事餐厅升级改造软硬件设施,打造了雨花区首个老年人“共享食堂”。

“只花12块钱,吃得干净放心,荤素搭配营养好!”4月21日11时30分,家住省包装总公司宿舍的刘建军从家里出发,3分钟后,她乘坐电梯顺利到达水故事餐厅,和她一起来“打卡”的,还有食堂的忠实粉丝、家住梓园社区水电八局宿舍的文先美。“辖区冇得老年食堂,听别人说这里饭菜口味不错,我和老伴每天就走十多分钟路过来,已经连续吃了三个多月了。”文先美表示。

这处食堂占地100多平方米,共有6张桌席,配备了防滑地毯、监控、扶手、绿植等,设置有打餐区、用餐区等区域,老人们端着饭菜,既可坐在暖意浓浓的阳光房用餐,也可以进包厢边吹空调边扯谈。当天的菜品搭配也很“土豪”:芹菜炒牛肉、菜头炒肉、土豆红烧肉、三角干子炒肉、水蒸蛋和油麦菜。此外,老人们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意添加饭菜;每周的菜单也在微信群提前公示,老人可随时提出意见建议。

该“共享食堂”经理刘建花表示,食堂自去年7月5日营业以来,实行就餐补贴政策,年满60岁以上老人持有效身份证明办理餐卡,可享受每餐12元的优惠价,低保老人、失半失能低收入老人可享受每餐8元的优惠价,特困老年人可享受每餐4元的优惠价。同时,针对失能老人,食堂后续还将提供免费送餐服务,并能包月预定营养餐。

“做适合老人吃的餐,首先是保证安全安心,其次我们会把饭菜做得软糯一些,尽可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口味。”长沙水故事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周,他们的企业主营业务以企事业单位团餐为主,客源稳定、生意不愁。考虑到目前人手充足、场地充裕等,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自己作为企业负责人,决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从公益为本的角度办好“共享食堂”,后续将严格控餐品质量、卫生标准,确保老年人吃得健康、舒心。

业内人士指出,建设传统的老年食堂,除了配套用房存在局限性,老年助餐体系也面临困境。即便区级政策对助餐体系建设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但仅靠政府“输血”,社会资本如缺乏“造血”功能,也非长久之计。他建议,可大力引入专业社会资本养老团队建设“老年食堂”,老年人一日三餐都可就餐,高龄或腿脚不便的老人则根据需求,由志愿者送餐上门。

该业内人士指出,应该逐步打破社区和社区的界限,实现现有资源流动共享。比如,在有硬件条件的社区设老年食堂,在没有硬件条件的社区设助餐服务点,并探索收费“跑腿”模式,打造15分钟的助餐服务圈,实现异地取餐、上门送餐“一条龙”服务,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舌尖上的温暖”。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