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党建引领点燃村集体经济发展“红色引擎”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05-14 17:36

近年来,道县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引擎,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相继出台《关于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办法(试行)》、乡村振兴“1+16”等政策文件,通过“支部领办”、“村企共办”、“村村联办”等方式,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项目、资金、技术向基层一线聚集,点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红色引擎”。

“支部领办”激发内生动力。“传统农作方式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村里成立合作社以后,新购置了2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1台日加工量18吨的大型组合米机,采取订单式服务模式,实行粮食耕、种、收、加工一条龙服务,这笔账算下来,一亩田不仅可以节约50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村集体每年也能增收5万元左右,村民们还能得到分红。如今,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滴水营村党支部书记杨怀兵介绍道。四马桥镇滴水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模式,成立了道县滴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抢抓春耕生产提供专业化、机械化服务。

001.jpg

道县四马桥镇滴水营村农机服务合作社正在田间地头抢抓春耕生产

道县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思路和“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示范一批”的模式,深入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项目扶持、科技兴农、人才支撑等方面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45个,家庭农场364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道县乡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

“村企共办”助推融合发展。脐橙种植一直是东门街道新立村的主导产业,在上级移民部门的支持和村支“两委”的努力下,村里整合移民资金与广西南宁蓝庆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库区移民脐橙高标准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合同,目前已流转土地1500余亩,完成第一期脐橙种植面积500余亩。项目建成后,实行“千亩脐橙、一键管理”,村集体每年可获得一定投入额度固定比例7%的分红。同样,在寿雁镇水源头村,村支“两委”引进了湖南老康现代农业公司,采取“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高标准建成1个千亩黄金龟生态种养产业园区,并带动66户村民发展乌龟庭院养殖,每年可固定为村集体增收超过10万元。

002.jpg

寿雁镇水源头村千亩黄金龟生态种养产业园

道县坚持走村企共建、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围绕“一果、一蔬、一茶、一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罗氏玉和、三箭米业、万众药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0余家,鼓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整合流转闲置土地,组织群众“抱团发展”,为当地百姓打开了多条绿色增收渠道。

“村村联办”实现互促共赢。在祥霖铺镇八家村,村支“两委”干部联合村里致富能手筹措资金30余万元成立了众旺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新种、改造低产油茶1600余亩,新建土榨茶油传统作坊700平方,打造并生产以“湘巴佬”为品牌的茶油远销海外。同时,八家村依托品牌效应,不仅帮助本镇雷洞村、清塘镇大塘村、审章塘瑶族乡松柳村等村的农户压榨加工茶油、销售茶油,还指导四马桥镇华山村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新增油茶种植面积700余亩,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真正实现村强民富、互助共赢。

003.jpg

众旺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的“湘巴佬”品牌茶油

道县采取资源联享、利益联结、产业联盟的方式,推行“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周边村”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蔬菜、油茶和脐橙产业示范带。预计2022年年底,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将实现全部清零,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约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5%,逐步实现“一般村壮大、富裕村做强”的目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