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全链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06-02 00:11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涟源市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农村基层队伍的现实需要出发,扎实做好乡村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整体强化,打造乡村人才凝聚的“引力场”、培育成长的“大基地”、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造人才凝聚“引力场”,把贤才能才“挖”出来。加大聚才引智力度,不仅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用感情留人,更以事业聚人。实施“制度引才”,出台《涟水人才行动计划》与《涟源市人才激励十条措施》等一系列引才文件,围绕“引育留用”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开创性措施。实施“机制引才”,启动“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建立起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实施“情感引才”,通过打好人才感情牌、乡情牌,发掘涟源商界、政界等各方面人力资源,实施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时共请回在外发展的各类能人183人,全年累计引进事业单位各类人才137人,成功引进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柑橘专家服务团,培育“柑桔专家”和柑桔种植大户300余人。以各种方式吸引支持各类技能人才返乡创业、反哺乡村,发挥人才“头雁”作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

优化培育成长“大基地”,让本土精英“靓”出来。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不仅要让人才“沉得住”,还要让人才“上得来”。建立“人才编制池”,调剂事业编制150个,积极向上申报计划,实行跟踪培养服务,共招收定向师范生200名、本科医学生5名、大专医卫人才29人。招录村干部定向培养生129人,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向社会选拔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的年轻村级后备干部900余名,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本土“后备库”。考虑到一些扎根在农村的优秀人才缺乏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大展拳脚的平台,降低了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此为破解农村发展短板、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育”上做功课,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党建+”形式实现乡村人才组织化管理,注重发现、培育好农村年轻党员。实施乡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推出“123”培育计划,每年重点培育100名农技专家、200名种养能手、300名技能型人才,同时,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围绕全市产业布局,推行“乡土人才+”模式,发挥“田专家”“土秀才”帮扶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从党员致富带头人、当地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者等群体中选拔懂经济、善经营、有眼光的经济人才,每年在市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选派不少于50名优秀人才重点培育,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本土“经济队”。

搭建施展才华“大舞台”,让人才环境“优”起来。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广泛开展高层次人才联络和人才慰问,严格落实引进人才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率先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职称免费认定制度。一方面建立健全“三农”人才的培养、管理、激励、保障机制,让当地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等,发挥资金、技术、技能、经营、信息等优势,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销售、养殖业、电商业及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舞台上大展拳脚。另一方面用心用情呵护人才,紧盯人才烦心事、操心事,提供“保姆式”服务,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人才创新干事的良好氛围。逐步补齐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乡村人才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环境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众人识“才”火焰高的局面,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