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中国乡村 ”走好振兴之路

文章来源:  时间: 2022-07-08 16:11

研读“中国乡村 ”走好振兴之路

——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上的心得体会

近日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在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营地开展,而我作为观摩学员有幸得以参加和学习。在这里,我们在云峰绿水中激荡思想精神,在古楼石桥中见证奋斗故事,在先烈圣地中回味峥嵘岁月,个个收获颇丰,个个面貌一新。而对于我印象最深的则是省乡村振兴局廖红兵处长的一堂课,这堂课革新了我的思想,让我以更高的视角,更深的见地去研读中国乡村,去理解振兴之路。

一是要深刻认识中国乡村的重要意义。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农村都一直被视为落后、凋敝、腐朽、封建的代表,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终将逐步走向消亡的旧事物。而实际上,中国乡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延续发展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它是中华民族的根系,绝不是腐朽、落后的代表,只是暂时不具备现代化的一些要素。历史和实践都充分的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在于党深深刻认识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热火朝天的土地革命让农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这才汇聚了最为磅礴的革命力量赢得最终胜利。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再次根据国情实际,从农村改革入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汇聚在农村的伟大生产力,从而奠定改革胜利的深厚基础。如今,新时代中国,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中国乡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乡村,走好“具有中国韵味”“留的住乡愁”的乡村振兴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行稳致远,才不至于在犯“颠覆性”的错误。

二是要深刻认识制约乡村发展的“三只拦路虎”。长期以来,制约乡村经济发展,困扰农民生活质量,影响群众幸福感的三只“拦路虎”,可以总体归结为教育、医疗、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乡村公共服务难以跟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乡村的小孩长期在外地就学、生活;重病感染者必须转移到市县一级才能得到良好的医治条件。部分群众在教育、医疗上所花的费用和脱贫帮扶为其增加的收入相比依然反差明显。同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维继,而部分村支两委无法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无法带领人民群众找到新的致富路径,导致村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滞缓延迟。因此,中国乡村的发展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探索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联合体,寻找新的致富路径,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难题。

三是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乡村建设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共产党人在中国农村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富有成效的探索,慢慢摸索出来一个自己的结论:那就是乡村建设必须遵循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要坚决打破思想误区,党内一部分同志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像西方那样形成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搞“农场主”制。在资本下乡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大而全”,滞后性监管容易造成新的“圈地运动”,而泛滥的使用化学药物往往破坏耕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人民群众切实利益,损害子孙后代发展利益,乃至动摇国本。正确的农业现代化理念是用先进科技手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生产关系,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所以资本下乡,要确立顾及农户利益为先的原则,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利益单元,追求“小而优”“优而精”,形成共建、共享、共生的党组织+资本+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去对比修正乡风文明,摒弃农村社会中残存的“好勇斗狠”“封建礼教”等乡土风俗。要大力推进全过程协商民主,要善于倾听人民意愿、集中人民意志,使各类力量都能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来。要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工作,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德化育人的“软约束”作用,积极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是比脱贫攻坚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身子向下、脚步向下,在乡村中用实际行动“寻根问本”更好解答乡村振兴。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