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驻村故事】唱响龙湾渔歌,共叙鱼水深情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2-08-08 13:05

从省城到乡村,从机关到基层,湖南省财政厅驻新化县龙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欧阳赞友把这一次驻村工作经历称作“圆梦之旅”。

为改善民生福祉出谋划策、为振兴乡村产业蓄势赋能、为唱响“龙湾渔歌”特色品牌贡献力量,“干群同心、党群同行、鱼水情深”的故事,在龙湾村里不断上演……而这扎扎实实的15个月,也让欧阳赞友和驻村工作队员们逐渐从“异乡客”成为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图片

工作队晚上召开座谈会,听取村民意见。

  做活产业新文章

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峦丛林,深入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腹地,便是龙湾村。

2019年,龙湾村成功“摘帽”,从过去的省级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娄底市脱贫攻坚示范村”和“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任,成为了新的问题。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才有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自2021年5月份入驻以来,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中央“五个振兴”和省委“八大推动”的工作要求开展驻村帮扶,始终把谋求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刚到村里,驻村工作队便马不停蹄带着队员们走村入户、下田看水,仔细记录村民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工作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入户走访全村746户,开了90多场座谈会,梳理出300多条建议,形成了150余项问题清单。

“别人搞过的产业我们村不搞,别的地方有的我不做。龙湾村历史发展脉络是怎样的,有什么资源,我们就做什么,这样产业发展才能长久,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欧阳赞友与队友们一致认为,要发展就要要走具有龙湾特色的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在“1品牌+5体系”的发展思路引导下,驻村工作队创新思路,从龙湾村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融入龙湾特色的茶马古道文化、古梅山文化、爱国主义文化和传统民俗,组合“龙”“鱼”“渔”“鸟”“水”“歌”“船”等要素,牵头培育独具特色的“龙湾渔歌”区域公共品牌,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又将“龙湾渔歌”文化内核赋予文旅业态,塑造自有品牌,做活鱼和水的文章,形成产业链“生态圈”,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看得见山、望得住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追求,让全体村民珍惜、维护、投入“龙湾渔歌”品牌,共同打造富饶美丽和谐幸福的新龙湾,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为了龙湾村的长远发展,真正做活龙湾村这篇“鱼水”文章,引进的项目不仅要和产业布局及地理环境匹配,还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具备增加内生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功能。

经过反复讨论,工作队与村“两委”形成统一意见:凡是龙湾村要引进的项目,无论大小,都得符合“三个必须”——一是必须符合村里实际、符合龙湾村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必须是村民们支持的、想干的;三是必须有可预见性的发展前景。

图片

工作队跟村民一起劳动。

  写好振兴新答卷

“发展乡村振兴,不能光靠‘投钱’。只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严格把关、管理每一个项目,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回报,才能让龙湾村的村民获得实惠,才是对他们负责。”欧阳赞友认为。

引进市场主体,由企业携资开发,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工作队负责大局统筹,为企业搞好服务,优化好发展环境。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不仅能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也能帮助农户持续增收,为龙湾村留下可长久受益的产业,打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依托龙湾村的特色资源,为优质项目搭好平台,鼓励市场主体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导运营,产业发展马力更足,真正实现了“造血帮扶”。

“我们提出来的每一种观点和理念,其实都是契合龙湾村实际的,也符合这里的历史文化和风情民俗,所以百姓们才会认同,他们认同了,我们的工作才好开展。”在欧阳赞友看来,乡村振兴不仅要坚持因地制宜,实现“一村一品”,也要充分尊重村民,尊重历史、文化和价值认同,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龙湾村,在以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休闲康养+湿地研学为主导的多元产业体系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实:鱼菜共生基地、食用菌基地、电商网红基地、文化演艺产业基地、钓鱼基地、民宿基地、猕猴桃基地、蜜桔基地、房车露营基地等产业都起来了;500棵楠木、1000棵银杏、800棵紫薇、1500棵红檵木球、800棵樱花等绿化让村庄美起来了;通过产业发展和项目实施,直接为群众带来租金收入20万元、务工收入近200万元,腰包鼓起来了;村级集体经济从0万元壮大到30万元。

图片

工作队带人参观食用菌基地情况。

  共绘乡村新画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建,是架构乡村振兴强大动力引擎的关键。驻村工作队成员平均36岁,个个年轻肯干。在工作队的影响下,龙湾村“两委”班子的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全体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价值认同更为坚实。

龙湾村以前的村口,又陡又险,大车进不来,小车要小心翼翼地开。原来,村口的那座山、那块地属于村里一户百姓,他坚持不同意改造村口。

交通不便,只会阻碍龙湾发展,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从上门做工作,到发动家人、亲戚朋友劝说,到利用党支部会议、屋场会等各种公开场合表明态度,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驻村工作队花了8个月时间,打好“感情牌”,讲清“经济账”,终于做通该村民工作。如今,龙湾村村口已完成改造,打通之后,交通更加方便,百姓对此评价很高。

为了吸引龙湾籍人才反哺家乡,工作队给所有在外务工的龙湾人写了一封“家书”,言辞恳切,情深动人,充分激发了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作贡献的积极性。龙湾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龚鼎科就是一位受到感召、毅然返乡的代表。龚鼎科多年来一直在江苏从事菌菇培育工作,在读了公开信之后,第一时间来到龙湾村实地考察。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很快他流转了40多亩地,建立起食用菌培育基地。下一步他还将建起40个大棚,发展姬菇、羊肚菌等菌菇产业,可为村里提供5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

为了让人才留乡,工作队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跟着产业走,为振兴龙湾村不断注入新兴力量。“我们引进来的项目和企业老板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大家对村里都有感情,更有助于长远发展,我们既要让本地人留得住,又要让外地人留下来。”欧阳赞友说。

今天,龙湾村变化日新月异,村容村貌美起来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产业发展旺起来了……一项项举措,释放乡村振兴能量,一处处变化,彰显为民情怀担当,省财政厅乡村振兴工作队走在前、干在先,党民同心,鱼水情深,“龙湾渔歌”正在这方热土激荡,乡村振兴大美画卷正在这湾水乡徐徐展开!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