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记忆】将军一梦醒其时——莫应丰《将军吟》

文章来源: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 2022-08-26 11:09

????_20220628150905????.png

将军一梦醒其时——莫应丰《将军吟》

含辛茹苦愤无私,

百万雄兵纸上驰。

泪雨濯清千里目,

将军一梦醒其时。

1976年6月的一天,在文家市公社院内的小楼上,一位终于结束埋头奋笔疾书的作家,写下这首诗歌以表达自己完成作品后悲喜交集的心情。这位作家就是正当盛年的莫应丰。几个月了,他之所以“隐居”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进行他所期望的创作。他要用笔告诉世人,热血丹心的作家,他们的职责到底是什么?“作家对于时代,应该是一面镜子;作家对于读者,应该是一个良友;作家对于妖孽,应该是一把尖刀;作家对于明天,应该是一只雄鸡。”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政治发生着剧烈动荡,许多人都不知道明天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莫应丰也深深明白,他所写下的这部作品,需要等待未来的春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他贸然把这部作品拿出来,几乎就是出示了自己对自己的死亡判决书!正是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意外,莫应丰小心翼翼地把刚刚完成的文稿用坚固的木板做封面装订好,再包上一层厚厚的油纸。为了保险起见,他还在油纸外面套上塑料袋,这才谨慎地埋在地下。他知道这本书一定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而且这一天应该不会太远了,他有这个信心——他要做明天报晓的“雄鸡”!那么,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为何引得他如此大费周折,也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呢?这部作品就是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将军吟》。

《将军吟》这部书在莫应丰的头脑里已经构思了很久,在完成《小兵闯大山》的出版后,他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将军吟》的写作中。这部小说以他在广州军区文工团的经历见闻为素材,主要讲述了“文革”初期这一历史背景下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将军吟》描述了以空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彭其将军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以兵团宣传部部长江醉章为代表的林彪及“四人帮”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江醉章在唆使造反派范子愚冲击政治部大楼以攻击彭其将军不成后,又打击彭其将军的老战友——兵团管理处处长胡连生,结果胡又被保释,在目的未达成的情况下,江醉章居然指使“造反派”绑架彭其将军,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但是在兵团政委陈镜泉的暗中保护下,彭其将军及其一家虽然遭受了种种迫害,终究相信未来,坚强挺了过来。最后周总理获悉彭其将军的消息后,派飞机把他接到了北京。

《将军吟》全书结构复杂,头绪纷繁,故事精彩不断,高潮迭起。小说围绕主要人物彭其将军和江醉章之间的矛盾,将各色人物和他们的形象都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反映了那个时代惊心动魄的生活,也对人性进行了光明和黑暗两方面的深刻发掘和思考,艺术地讴歌了社会和历史光明前进的力量,鞭挞了丑恶、黑暗、虚伪、阴暗的各种势力。但是,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即使“文革”结束后,要出版这样一本书,还是非常困难的。

原来的书名叫《将军梦》。后来莫应丰写信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韦君宜,确定改为《将军吟》。韦君宜读后,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力作,她力主发表。只是鉴于当时审稿的严格,出版社邀请莫应丰到京修改手稿。但是据说直到莫应丰离开北京,他都没有接受修改的建议。就这样,韦君宜再次勇敢地担起责任,将书稿原封不动地出版,这一年,是1980年。两年后,《将军吟》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谈到莫应丰对改稿不愿意的事情时,韦君宜说:“文学创新难,作家坚守文学的道义更难,莫应丰坚决不同意修改《将军吟》,是需要一种精神支撑的,正是他对自己作品灵魂捍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我,我才有勇气坚持了自己的决定。想起来,我还得感谢莫应丰呢。”

《将军吟》有一处特殊的处理,书最后的署名——一九七六年三月四日至六月二十六日冒死写于文家市。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一句话,感动了万千人。莫应丰用自己的铁血顶起了这个民族,用自己的笔兑现了一个热血丹心的作家对于时代的职责。

(苏大平)

【人物档案】

莫应丰

出生于1938年,湖南桃江人,当代著名作家。其在1956年入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61年参军,在广州军区空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和剧本创作。他的代表作有《将军吟》等。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