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依托红色沃土 培育乡村工匠和农业经理人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2-09-09 18:15

邵阳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打造湖南省农业经理人培训(邵阳)示范基地、邵阳县乡村工匠培训基地,扎实开展乡土人才培育专项行动,让传统“土师傅”变身现代“巧工匠”,让施工“游击队”变换建设“正规军”,让乡村“旧居落”变为美丽“新庭院”,让党建“带头人”变成致富“领头雁”。

突出统筹谋划,凝聚组织力量。坚持高位推动。为将农业经理人和乡村工匠培训基地打造成持续培养高素质农村实体经济管理人才及产业发展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县委常委会议专题审议培训基地创办方案,成立基地创办工作领导小组,先后赴十余家培训机构调研,明确基地建设和运行模式。坚持部门联动。对乡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实现“一盘棋”管理,充分整合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人社局、农广校等10余家单位培训职能及资源优势,积极对接湖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邵阳县锦城职业培训学校等社会资源,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团体参与,保障培训基地专业化运行。坚持优势带动。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充分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突出彰显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的地缘优势、文化优势和红色底蕴,将两个培训基地设立于塘田市镇对河村“南方抗大”培训中心。

突出要素保障,彰显组织优势。规范基地管理。新成立南方抗大红色教育基地服务中心,负责培训基地的日常管理。研究制定《培训基地管理办法》,明确由相关主管部门对乡村工匠、农村经理人的教育方式、考核办法、证书颁发等进行统一规定,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资金支持。充分整合各职能部门培训经费,积极争取中国东方资产公司等联点帮扶力量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每年预算培训经费由县财政兜底保障,两项培训均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确保公益透明。搭建就业平台。建立“3+1”就业跟踪服务机制,“3”即将学员划分为A、B、C三个等次,分别推荐至县城发集团、乡镇和村级工程队,其中表现优秀的可再推荐至上一级。“1”即建立一个“农村实用型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认证工匠、雇用工匠、评价工匠,形成完善的就业跟踪服务机制。

突出效果导向,强化组织赋能。健全招录机制。乡村工匠培训对象为在村务工的各类“土专家”等,农业经理人培训对象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和年轻返乡创业农民等。学员招录由学员所在乡镇推荐、相关主管局资格审查、培训主办方面试录取,确保学员招录质量。充实师资力量。整合湖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县农广校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资源,建立师资库,目前已将20余位省市专家教授、30余位本土专家人才纳入师资库。培训过程中,建立师生双向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专业团队充分调研论证,乡村工匠培训主要设置技能理论、安全教育、业务实操等模块,农业经理人培训聚焦村集体经济、产业融合、电子商务、市场化运作等重点,采取理论教育、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以学员所在村、企业为剖析对象进行实战演练,突出精准指导和跟踪帮教。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